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鸟类图库 -> 黑眉长尾山雀
黑眉长尾山雀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交流Ⅱ群 日期:2020-03-09 17:13:02

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黑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bonvaloti):体型纤小,体长11厘米。金眼,宽阔的黑色眉纹向上遮盖了头部,只留头顶中央一道棕色的,向下差不多覆盖了面颊,整个头以及面颊像裹了蒙面的黑布,衬托的金眼在一片黑色中像锥子一样闪烁。似黑头长尾山雀但色淡,额及胸兜边缘白色,下胸及腹部白色。似黑头长尾山雀但色淡,额及胸兜边缘白色,下胸及腹部白色。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褐色。


mmexport1583744328013.jpg


叫声似银喉长尾山雀。主要栖息于茂密森林地带,留鸟,不迁徒。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常见成10多只的松散小群穿梭于树木枝叶间,食物主要为昆虫和草子。常见于中国和缅甸。


形态特征

黑眉长尾山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额白头,头顶一条宽阔的中央冠纹亦为白色,到后部中央冠纹变为淡棕色,眼先和头顶两侧辉黑色。上体灰棕而沾橄榄色,下背和腰部暗灰棕,腰羽具浅栗色端斑形成一棕栗色狭带。两翅暗褐色,内侧飞羽羽缘灰棕色,小翼羽和初级覆羽外翈黑色,尾上覆羽暗灰色,尾羽黑褐色具蓝灰色羽缘,外侧3对尾羽先端白色,越向外白斑越大,最外侧一对尾羽几纯白色。颏和上喉灰黑色,下喉白色,上胸、颈侧和腹中部白色,胸点字、两胁、肛周和尾下覆羽沙栗色,其中尾下覆羽具灰白色羽端。


共有2个亚种,区别在于指名亚种上体灰色较显著,中央冠纹较白,下体多棕褐色,胸带亦较宽。川北亚种(obscuratus)似指名亚种,但色暗而深且褐色较重。

 

虹膜桔黄色,嘴黑色,脚棕褐色。


mmexport1583744332817.jpg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华山松、云南松等针叶树和栎类植物混生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高度2000-2700米。


生活习性

留鸟,不迁徒。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常见成10多只的松散小群穿梭于树木枝叶间,叫声:为短促的单音ssrit,示警时发出金属般尖细颤音seehwiwiwiwi。也作干涩的颤鸣声及高音seeh-seeh-seeh,尤其在飞行联络时。并发出微弱的“吱、吱、吱”叫声。食物主要为昆虫和草子。


mmexport1583744337865.jpg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缅甸。

中国分布于四川马尔康、茂汶、灌县、宝兴、康定、稻城、乡城、巴塘、丹巴、木里、会东、雷波、甘洛,贵州威宁,云南中甸、维西、丽江、贡山、泸水、腾冲、盈江、永平、漾濞、永善、永仁、昆明,西藏察隅、波密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在杜鹃和高山栎树的树杈上,巢为椭圆形,开口于近顶端的一侧。主要用苔藓、地衣、绵羊毛、细草、鸡毛和蜘蛛网等材料构成。巢距地高0.8-2米,巢的大小为平均量度为外径9.3(7.3-10.0)厘米,内径7.2(1.9-4.2)厘米。巢内垫有雉鸡、白腹锦鸡、山斑鸠以及家鸡等鸟类的羽毛。有的巢口还用这些鸟毛作檐。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天1枚,每窝产卵4-5枚。产卵期间亲鸟还继续衔羽毛垫巢和盖卵。卵白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14.4(12.6-15.8)毫米×10.6(9.2-12)毫米,重0.57(0.5-0.7)克。卵产齐后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以雌鸟为主,坐巢时间明显较雄鸟为长,孵化期16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完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赤裸无毛。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文中图片由 付子波老师拍摄,仅供分享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