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鸟类图库 -> 灰鹡鸰
灰鹡鸰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19-01-25 18:39:53

灰鹡鸰(学名:Motacilla cinere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中小型鸣禽,体长约19厘米。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从英国、挪威南部、瑞典南部,往南到地中海沿岸以及大西洋中的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往东经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山、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一直到太平洋沿岸堪察加半岛、俄罗斯远东、萨林岛、千岛群岛、朝鲜和日本等地;越冬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


mmexport1547977111042.jpg


外形特征:

灰鹡鸰雄鸟前额、头顶、枕和后颈灰色或深灰色;肩、背、腰灰色沾暗绿褐色或暗灰褐色。尾上覆羽鲜黄色,部分沾有褐色,中央尾羽黑色或黑褐色、具黄绿色羽缘,外侧3对尾羽除第一对全为白色外,第二、三对外翈黑色或大部分黑色,内翈白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除第一、二、三对外,其余初级飞羽内翈具白色羽缘,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翼斑,三级飞羽外翈具宽阔的白色或黄白色羽缘。眉纹和颧纹白色,眼先、耳羽灰黑色。颏、喉夏季为黑色,冬季为白色,其余下体鲜黄色。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雌鸟上体较绿灰,颏、喉白色、不为黑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跗蹠和趾暗绿色或角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4-22g,♀15-20g;体长♂170-190mm,♀170-187mm;嘴峰♂12-14mm,♀12-14mm;翅♂76-85mm,♀75-85mm;尾♂85-96mm,♀80-99mm;跗蹠♂19-25mm,♂18-22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溪流、河谷、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住宅和林区居民点,尤其喜欢在山区河流岸边和道路上活动,也出现在林中溪流和城市公园中。海拔高度从2000米的平原草地到2000米以上的高山荒原湿地均有栖息。在中国长江以北主要为夏候鸟,部分旅鸟,在长江以南主要为冬候鸟,部分旅鸟。每年多在3月末4月初开始迁来北方。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或与白鹡鸰混群。飞行时两翅一展一收,呈波浪式前进,并不断发出‘ja-ja-ja-ja……’的鸣叫声。常停栖于水边、岩石、电线杆、屋顶等突出物体上,有时也栖于小树顶端枝头和水中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尾不断地上下摆动。被惊动以后则沿着河谷上下飞行,并不停地鸣叫。常沿河边或道路行走捕食。


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雏鸟主要以石蛾、石蝇等水生昆虫为食,也吃少量鞘翅目昆虫。成鸟主要以石蚕、蝇、甲虫、蚂蚁、蝗虫、缕蛄、蚱蜢、蜂、蝽象、毛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多在水边行走或跑步捕食,有时也在空中捕食。


旅鸟: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博茨瓦纳、喀麦隆、关岛、马尔代夫、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纳米比亚、尼日尔、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塞内加尔、塞舌尔、南非、美国、格鲁吉亚 、赞比亚、津巴布韦。 [2] 


中国分布

几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东北、华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西南部至四川北部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部分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越冬。


摄影:张争鸣  国际旅游摄影网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