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鹟(学名:Niltava grandis):体重34-38克,体长20-2厘米。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深色鹟。雄鸟上体蓝色,头顶、颈侧条纹、肩块及腰部辉蓝,下体黑色。雌鸟橄榄褐色,头顶蓝灰,颈侧具闪辉浅蓝色块,喉具皮黄色三角形块斑。与棕腹大仙鹟及棕腹仙鹟雌鸟的区别在体型不一,且无白色项纹。亚成鸟褐色,头具白色细点,背多锈色点斑,下体具黑色鳞状斑。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角质色。
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次生林中,栖于半山区及山区森林的中层。冬季多活动在低山和山脚林缘地带。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大,不甚惧人。多在林下灌丛和小树上,也频繁的到地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范围由尼泊尔至中国西南、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摄影:翁剑敏
形态特征:
大仙鹟雄鸟头顶至后枕、腰、尾上覆羽、翅上小覆羽和颈侧一块斑辉钴蓝色,背暗紫蓝色,前额、眼先、颊、耳覆羽和头侧绒黑色,中央一对尾羽紫蓝色,其余尾羽黑色,外翈紫蓝色,大覆羽和飞羽黑色,羽缘紫蓝色。颏、喉和上胸黑色,到下胸上腹和两胁逐渐变为暗蓝紫色或蓝黑色,下腹和尾下覆羽蓝灰色,尾下覆羽羽缘白色,覆腿羽黑色。
雌鸟前额锈褐色,头顶橄榄褐色或褐灰色,头顶后部到后颈逐渐变为蓝灰褐色,颊、眼先、耳覆羽和头侧褐色或茶黄褐色、具细的白色羽轴纹。背、肩、腰和尾上覆羽赭褐色,中央尾羽深棕色,外侧尾羽和飞羽褐色,羽缘深棕色,颈侧有一鲜蓝色块斑。颏、喉和上胸淡皮黄色,其余下体淡红橄榄褐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或黑褐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次生林中,冬季多活动在低山和山脚林缘地带,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
生活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大,不甚惧人。多在林下灌丛和小树上,也频繁的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叫声由优雅的k'tu-tu-ti声引出三个清晰的上升哨音;也发出似责骂的嘟声及鼻音dju-ee。
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西藏东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云南亚种繁殖于云南东南部。越冬鸟下至低地。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