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鸟类图库 -> 褐马鸡
褐马鸡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19-03-10 17:51:16

褐马鸡(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6.jpg


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jpg



形态特征:

褐马鸡头顶羽毛呈绒状,黑褐色,颈亦为黑褐色,枕后有一不甚明显的白色狭带,额基白色而具黑端,鼻孔后缘、耳羽白色。耳羽成束状,并向后延长和突出于头颈之上,形状像一对角;头侧裸出,赤红色,满布以细小的疣状突;上背、两肩棕褐色,并具光彩,羽端分散呈发状;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银白色,尾羽末端黑而具金属紫蓝色光泽。最外侧两对尾羽羽片完整而不分散,向内的7对外翈羽支均分散如发,形长而稍曲,内翈和羽端仍完整不分散;中央两对内外翈羽支几完全分散如发,仅羽端有一小块完整,状如匙状。此2对中央尾羽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其羽支和羽端均下垂,状如马尾,覆盖在整个尾上。两翅表面棕褐色,飞羽稍淡,且具浓棕褐色羽干纹。颏、喉白色,前颈浓棕褐色,往后逐渐转淡,至尾下覆羽为棕灰色。


虹膜橙黄色至红褐色,嘴粉红色,脚、趾珊瑚红色,爪角色。雄鸟跗蹠具距。


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顶长着黑色的绒毛。嘴巴粉红,脸部鲜红,眼睛后面有一白色颈圈,两簇雪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像对白犄角,尾巴蓬松上翘,很像马尾,泛着紫蓝色光亮;喙短而尖。因而有得名“角鸡”。


2.jpg


栖息环境:

褐马鸡是山区森林地带的栖息性鸟类。它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1500米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3.jpg


生活习性:

习性:集群,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机警。留鸟。褐马鸡性情暴躁、健勇善斗,有置死不避艰险的品格。11月,褐马鸡准备越冬。这时,产的防寒,抗逆本领显著增加,并能适应一般的环境独立生活。从12月至翌年的春季,为了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和防御外来天敌的侵害,褐马鸡始终进行群体活动。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主要在地面活动,尤其喜欢林间空地或林缘草地。晚上栖息于松树或桦树上,每日活动多数时间均用于觅食,仅中午休息和进行‘沙浴’,通常活动场所和栖息地较为固定。天亮下树后,常沿固定的路线,成不整齐的纵队向觅食地进发。受惊后则往山上奔跑,即至到达岭脊高处,才又振翅飞起,然后滑翔至山谷或对面山坡上。 [4] 


食性:主要以乔木、灌木和草木植物的叶、嫩茎、幼芽、花蕾、浆果、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所吃植物种类多达80多种,动物性食物18种,其中主要食物为沙棘、莎草、龙胆、灰栒子、野蒜、柴胡、车前、黄刺玫、刺李、大花韭、野豌豆、远志、米口袋、蒲公英、堇菜、柳、野首蓿等。觅食活动主要在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栖息前。中午多在林下灌丛中体息或沙浴,也有在树上伏枝休息的。通常成松散的集群觅食,或边走边用嘴在地上刨食或啄食,也啄食或跳跃啄食低矮灌木上的浆果或昆虫,有时也上到树的低枝上啄食。


4.jpg


分布范围:

褐马鸡仅分布于中国河北西北部小五台山、山西西北部宁武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国特产鸟类。


5.jpg


摄影:张永华   国际旅游摄影网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