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栗臀鳾(学名:Sitta nagaensis):是小型鸣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小,头颈短,尾短。
是亚热带高山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以及繁殖后期成家族群外,其他季节多单独或与其他小鸟混群。性活泼,行动敏捷,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主要食物是昆虫和松树种子。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形态特征
栗臀鳾雄鸟整个上体,包括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为石板蓝灰色,从嘴基经眼有一条明显的黑色贯眼纹沿头侧伸向枕侧,初级和次级飞羽内翈黑色,外翈羽缘和内侧飞羽石板蓝灰色;中央尾羽亦为石板蓝灰色,外侧尾羽黑色,外侧3或4对尾羽内翈具白色亚端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在外翈具斜行白色端斑。头侧、颈侧和下体灰色,两胁栗色,尾下覆羽尖端白色,羽缘栗色。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羽色稍暗。
虹膜暗褐色,嘴石板灰色,先端黑色,脚淡绿褐色。
栖息环境
栗臀鳾是亚热带高山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栖息的海拔高度明显较普通鳾高。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以及繁殖后期成家族群外,其他季节多单独或与其他小鸟混群。性活泼,行动敏捷,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有时以螺旋形沿树干攀缘活动,不停的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上,动作极为敏捷,见人就躲到树干背面,过一会儿又从树干后面转出,或继续攀爬或飞走。当遇惊吓时,可以发出“der-der”的急叫声。鸣声多样,优美动听。
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虫、金龟子和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越南。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于各种树洞中。洞口常用泥涂抹,填补洞内凹凸之处,并且能将泥土涂在洞口附近的树皮上及洞口,将洞口的口径减小到刚好能容亲鸟出入。洞内垫以苔藓、兽毛等柔软材料。巢筑毕5-6天即开始产卵,日产一枚,每窝产6-8枚卵,粉白色,具紫赭色斑点,斑点密布,经过13-18天的孵化,幼鸟出壳。双亲每天捕捉200多次昆虫喂养幼鸟。经过22-26天育雏,幼鸟飞出。在寻找巢址、筑巢、配对、产卵时,雌雄鸟总是形影不离。寿命9年。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文中图片由 付子波老师拍摄,仅供分享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