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如果你置身在市区南边中条山下的盐湖,一定会想起戏剧家田汉先生那句诗,“千古中条一池雪”,更会被那诗意的盐湖奇观所叹服。如果你站在中条之巅俯瞰盐湖,收入眼底的便是一幅一眼望不到头的七彩画卷。火烈鸟们就挺立在这样的湖水之中。
据悉,人们最早在运城盐湖井田似的湖水垦畦芦苇间发现这样貌奇特、颜色醒目的红鹳科禽鸟的踪迹,是在2014年的8月底。当时,是一种有别于其他鸟类的带有浓厚鼻音的咕哝叫声,吸引人们循声找见了3只火烈鸟。它们双腿高挑、脖颈细长,黄色的小眼睛紧挨着镰刀形状的长喙,端部黑色,颈、背、腹部浅红,羽翼红黑相间,站立在较浅的湖水里,时而相互嬉戏,时而低头在水里觅食。到了 2017 年,有摄影人拍到了7只火烈鸟,后来火烈鸟的数量还在增加。作为有别于留鸟和候鸟的漂鸟一族,它们虽说也会因为气候变化就近转换栖居场所,但通常的迁徙理由,多半是为了食物。因此,所到之处只要食物充足,它们就会安居下来。看来,盐湖的生存条件很符合这些火烈鸟的要求啊。
不过人们还是很惊讶,这种只在图片和《动物世界》节目中见到过的长着蹼足、靠食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涉禽,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非洲、南欧、中亚及南亚印度西北部等热带、亚热带和温热带的盐湖水滨的品种,怎会迁徙到黄土高原南段的运城盐湖栖身呢?有人推测,是不是盐湖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治理出现好转,把它们吸引过来了?
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位业内朋友。他认为,这种生态改观的说法,并不适合运城盐湖。今天的运城,就是历史上的河东地区,作为孕育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主要就是仰赖靠风吹日晒天然成盐的盐湖资源对先民族群的养育,并且随着由部落族群发展到国家形态。食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持续得到开发利用。而且根据盐池资源汇聚生成的科学原理,如果不予以开采利用,就会因为不断聚集而出现“富集”现象,如果这样下去,不但会毁掉盐湖这个“刮金板”,甚至还会给周边地区带来影响深远的生态灾难。正是人们年复一年的有序开采,才使得盐湖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平衡状貌。
至于火烈鸟为什么会出现在运城盐湖,这位朋友认为,现在的生产企业根据新的产业开发需要,正在大面积人工养殖卤水虫,而卤水虫还有水中一种嗜盐绿色微藻“杜氏盐藻”等微生物,又都是火烈鸟的食物,这可能是吸引这些火烈鸟光顾并落户到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专业人士根据火烈鸟的亚种近年来在中国西北部有群鸟及单个鸟的记录,推测这些火烈鸟可能是阿汗或哈萨克斯坦中部繁殖群中分离出来进入我国的。
这个信息,让人忍不住想起了有关火烈鸟的一个美好传说故事:在楼兰古国的时代,有一种奇特的鸟,传说它们羽毛丰满后会一直往南飞,飞到南焰山上,让天火将自己的羽毛点燃,将火种带回楼兰国,然后在天翼山化为灰烬。所以楼兰的子民称它为火烈鸟,并将其视为王的保护神。当楼兰王子受罚入塔,火烈鸟也接受神罚困于通天塔中。一旦有异族入侵的时候,火烈鸟将火光迸现,显示出超常的神力,全身都被耀眼的光焰笼罩,尖利的喙成为锋利的刃。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是觉得当下这些火烈鸟与传说中的火烈鸟,有可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的飞行途径。不同的是,古楼兰的火烈鸟又飞回去了,而这些火烈鸟,留下来了。它们与其他生活在盐湖中的白天鹅、灰鹤等共生共存、融洽相处的情景,是那么和谐温馨、其乐融融。
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盐湖外围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在修建环湖公园、铺设景观大道之后,现在又将北坡改造成四季常青的景观带。这里不但成了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观赏各种水禽在湖光山色间“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观景台。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火烈鸟会来到运城盐湖安家,为这里的人们送上大自然的美好与灵动。
提示:文字来源运城晚报李云峰,图片由山西运城摄影家党永立老师供图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