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团友作品 -> 《走进春耕的田园》--亹
《走进春耕的田园》--亹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19-04-19 10:35:13

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望着一张照片去回忆,也喜欢用稚嫩的文笔诉说,对土地和故园的一份眷恋和无尽思念,喜欢用越来越柔软的这颗心去感受,来解读这一个个质朴的画面和画面中的人物事件。这许多关于土地和家园的人或事,时常幻化为儿时的记忆,时常在这样的记忆里沐浴,心旷神怡而无法自拔。

这几年里,尤其是春耕时节里,拎着相机寻找一幅幅似曾相识的田园风景,投入全部身心去感受故乡的每一寸土地,品味那一缕缕泥土芳香,将一次次感动定格下来,让我将这春耕也烙上属于自已的印记,用图文形式留存在心底,祈愿通过分享带去感动,带给观者一份故土故园里有着浓浓泥土味的美丽回忆。

暖阳宠田野,和风慰垄埂。

春日耕播时,扶犁弄耙急。

牛蹄踏新土,马鬃落汗珠。

试问撒种人,答曰待秋日。


《蜿蜒,地头田间》

日昏西沉的春日山乡,遇见了劳作而归的乡亲三人,沿着这蜿蜒的山林田埂走来,远远望见,却被她们所携带的农具所吸引,拍下了这张照片。

你肩抗起播种撒肥的升斗,我斜挎着平地整田的柳耱,他的背上是防病灭虫的喷雾器,这些熟悉的农具,熟悉的身姿,还有这地头这田埂,这春耕劳作而归时疲惫的神态,应该是在乡思里反复出现过情景吧,确实是回忆里农忙季节中父母兄嫂晚归的样子呀。

在这现实与梦景的交替里,在这观看与品味的恍惚中,身后的田埂蜿蜒而去,这种蜿蜒曲折恰似乡亲们走过地头,走过田间的那些岁月,从孩童到暮年,蜿蜒成了一首田园乡村独有的曲子,悠扬在山林田地间……

再一次品读,蜿蜒依旧


《春之聆》

又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地处山林沟壑的田野间,是依旧能见到马耕牛犁场面的,如这位老农和他的老马,走近他(牠)俩是在春日午后的田间歇息时,如此亲密共处的瞬间感染了我,也吸引着我按下了相机的快门,留下了这一画面。

我的老家地处脑山地区,上世纪末之前大多曾以"二牛抬杠"式畜力耕作为主,我从孩童至长大离家前那十几年的时间里,家中也养过一匹大黑马,耕田拉运出行等劳作都是离不开牠的,记忆里的大黑马也是这般地温顺,也曾见牠这样陪伴过我的父亲。就象画面中这般的情形,聆听那只有老农所熟知的,也只有老马能会意能听懂的,属于他和牠的耳语……

人的表情和脸上的皱纹,马的眼神还有竖起的耳朵,分明是一种嘱咐,一种信任,一种依托和慰籍,更有一种多年的相依相靠,一种共同沥风沐雨的亲情和友情。就这样相伴春日,牵行夏秋,熬过寒冬,十几年如此,即便是不语,也当互懂互知。

你可也听懂了他(牠)俩的话语?也许,这更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存在。


《山乡里的嫂子》

哥哥打工去了城里

将嫂子留在了家里

做饭洗衣

照顾老小

忙成了旋转不停的

陀螺

春耕时节里的

嫂子,穿梭

在山岭田地间

躬身成了拉犁的

牛和马


《对话春天》

仍是在这春天的田园里,四位农家妇女两两相遇,纤维袋榔头还有铁锹,这些平日里摇放躺卧于墙角库房里的物件家什,早已难耐冬日之寂寥,抖落了堆积了一年的尘土,跟随着劳动的人们一起走进这春日的田野,即将去完成它们与土地的对话。

这些再也熟悉不过农具,将用它们独特的方式,把农家人的愿望一遍遍地叙说给这土地,祈愿春绿夏花弥满这片田园和山川,祈愿这里秋日果实沉沉甸甸,祈愿冬天到来时会有五谷丰登会是粮满仓盈。是的,这些常年与农家人为伴的农具,是熟知农家人心思的。你看它们在几位妇女肩头跳动的样子,分明是一种成竹在胸的激动,一种与土地亲近的渴望。

这样想来,我虽未能仔细听清楚几位农妇对话的全部意思,可榔头铁锹是听清了的,是会把她们对春日的希翼,说给土地的……然而,我还是有些许的好奇,农妇们之间的对话,是否还有春耕之外的内容,是否也有农具们听不懂的部分。


《老农老马》

一人一马一幅画

一蹲一立一生缘

一埂一坎一道梁

一日一春一辈子

一垄一行一块地

一耕一收一年景

一粒一颗一汗珠

一生一世一家园


《今日惊蛰》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讲的便是惊蛰季的物候征兆。然而位于西北高原青海的大部分宜农地区来讲,惊蛰日里是看不见挑李花开,黄鹂鸣叫和布谷鸟回旋于田地这般景象的。"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的俗语却贴切得多。

晨起告知老母亲今天已经是惊蛰了,老人家看了看外面的阴沉沉灰蒙蒙的天气,说了一句"惊蛰寒,寒半年"的话语,随之我也便没有了盼望"闻听春雷响,农家耕田忙"的心境,缩缩脖颈做好了继续蛰伏半月再等待春分到来打算。

一边做着如此的打算,一边看着图片思谋着乡野,牵挂着田间一切的一切,只是不知山乡村庄里的乡亲们在做着什么呢?是拾掇农具查看地情,还是依旧拢抱着胳膊在等待之中……还虎去看看吧,去看看进出村口的彩门里,可有背耱的人们进进出出,可有牵马的老汉走过,可还会有鸟儿飞越那棵老树的枝头,可有……

今日惊蛰,我能做的不是只有等待,抓紧收拾相机吧,去享受于田园与乡亲们的对话。心底里有一种声音在提醒催促着自己:尽快出发!


《曾记那年农耕时》

对于土生土长在农村的人来说,犁翻播种平地整地这般春耕的面画,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尽管随着岁月流失,曾经一起在乡下长大的伙伴们,大都是如我今日这般站在远方张望着故土的方向,或已离土离乡远行他方,或是进城住楼入仕做工,即便是仍然留在乡下村里的人们,在岁月不断变迁中,那些曾经一头牛一匹马,挥鞭扶犁扬肥撒种的日子,是已渐行渐远了的。

然而似照片中这般的场景,我深信它一定是深植进你我骨髓里的画面,是留存脑海一辈子的事情,是你我的根之所在。如此场景画面,每每在春天在闲暇时间洲缝隙里是会流上心头的,在听闻故乡音讯在见到故乡的人们时定会浮现于脑海的,这种念想,往往还在随着年岁增长而变得更加频繁起来,萦留脑际久久挥之不去。

望着这“你牵马我扶犁,你播种我磨地,她匆忙搬肥送种"的春忙场面,是这般熟悉,恍然就是父亲是母亲是叔婶兄嫂,是咱家的老马咱家的那块地,是属于我故乡回忆里浓重的那一幕。

这般春种的郑重其事,这份量是更胜于故乡秋日那沉甸甸果实的,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忙碌,不仅仅人们滚落在地里的汗珠,更有一份等待和期盼,是一份耕埋在心头的希望。心揣这份希望,经历炎炎夏日漫长的等待和期盼,才能懂得这春忙这场景的份量。

我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等待,习惯了这种春日里的张望,习惯了回忆和怀想,用张望回忆,去怀想那渐行渐远的故乡。


《田园里的半边天》

今天二月二巧遇"三八"妇女节,网络朋友圈里的各种祝福问候接连不断,似昨夜飘落的雪花有种覆天盖地的气势,但这种网络流行式的问候也似这春雪一般,来得急促却会快速消融,过了今日将不再留有太多的踪迹,也许仅只化为滋润过心田的一抹雪白,仅此而已。

在和朋友调侃"二月二里龙抬头,大家也请抬头看天"的闲话时,说到了女人们是半边天这句话。一边调侃闲聊,一边在脑海里闪现出这张照片来,这张画面里是两位乡下妇女站立于天地之间,躬下身躯向田野,挥动榔头向着土坷垃敲去,远景门天空中云霞悠悠,山梁田地尽头孤树在摇曳,天苍地茫间的这片时空,任由这两位妇女主宰着,一股坚韧和柔美的交织回旋在眼前,也在心头弥漫开去。

在乡下,在田野,在我们的故土家园里,母亲们姐妹们和所有的妇女们,她们顶起的何止是半边天啊!

向普天下所有的妇女们致敬!


《破阵子   春日挖蕨蔴》

雪花尽时田社,

坟祭烧纸清明。

碧空闲云三四朵,

田里黄牛一两声。

日偏影自斜。

玩笑邻家伙伴,

采挖地头喜闹。

疑作昨夜春梦好,

元是今朝蕨蔴多。

乐在眉间跳。


《那山梁上的身影》

冬去春来的日子里

我的这双眼晴

习惯性地望着门前的

那道山梁

捕捉一抹留在心底

许多年的印记

年少时,那是母亲归来的盼望

长大后,那是姐妹们劳作的影子

而今日,又成了女儿们出发时的站立

一代接着一代的女人们

如此这般的样子

走过山脊,也走过了许许多多

春天的日子

日暮山远起伏跌宕的曲线里

并存着柔美与刚毅

眼神不由自主地跟定

走过山梁的这道身姿

茫茫苍苍里

年年岁岁中

锁住了我

张望家乡的眸子

不变的是山脊

还有留在心里的印记

日积月累的经年中

沉淀为乡思的载体

就让我在城里的春天里

用图片回望

山梁上那道身影的痕迹


《男人和女人》

乡村农耕形态的社会架构中,男人和女人的职责是有明显区别的,男主外女主内是农耕家庭里男女分工的常态化存在,这种存在从我们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们那个时候起,就在不断地演绎和延续着。

在农事劳作中,男人恰似画面里这般,是力量的代名词,是伟岸挺立着的依靠和保障。在每一个农村家庭里,男人们承担的往往是如犁地背麻袋这样的繁重体力农活,承担着如开机械撒种子等等有技术含量的劳作,是家里的脊梁主心骨,是女人和孩子们的指望,绷紧似弓般的身躺恰是一把为家为女人为孩子遮挡风雨的大伞。

望着这幅画面,这犁铧有着耕天犁地之气势,这男人是顶天立地般伟岸,远处张望着的女人又是弱小的,神态里露出的有信任,还有着赞许和期待吧。

这便是春日田地里的男人和女人,也曾是故土家园里的父亲和母亲。如此这般,种田耕地,养儿育女,在这般地劳作中逐渐老去,最终如爷爷奶奶一样长久地睡去,归于尘归了土。

望着这张照片,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已经逝去二十年的父亲,在我的心里,一直如照片中的男人般挺立着,存在着。


《种子和汗珠一起撒落》

在清晨里爬上山坡,走进一块正待耕播的土地,静静地等待,等待春天把阳光撒满湿漉漉的田地,等待耕牛引领着牵牛人的到来,等待山村里的鸡鸣,等待村庄里升起的炊烟,那美妙的感觉是无法言说的。这远山近水裹拥的故乡,这田畴烟霭朦胧着的家园,安静如树,依旧如初,仿佛一切与时光无关,只有记忆,如种子撒落进了田地,待春风吹拂春雨浇灌,便会生根发芽便会长大,便有了与故土的离别,引发这诸多的思念。这般思念里的等待,这种跌落在故乡怀抱里的温馨,似婴儿初醒,如沐春风,恍若重生。

在这如梦里重生的等待中,山村也醒了,农人们出发了,田地沸腾了,农人与土地的对话也开始了。

照片拍到的是这块土地里的大豆种植,肩挎种斗的撒种者,用来来回回的脚步与土地交流着,用这先辈们口手相传的带有仪式感的动作向土地诉说着,借助种子和汗水把今年的希望托付给了土地。定格种子飞落的瞬间,定格的是一种记忆,一缕乡愁,更想定格一个愿望,一份企期,祝愿这片土地风调雨顺,企盼今年能有个好的收成。

我清楚地看见,撒落入土的,不只是种子,还有那带有尘土的汗珠。


《最后的犁者》

追溯中国农耕文化之起源,如果说"刀耕火种"是人类先祖们种植农作物的开始,那么"男耕女织"既是农耕文化的基础,又形象准确地表述了农耕社会中的劳动分工。是人类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一路走来的两条腿,一直在演进冲突中推动人类社会走到今天。而农耕文化又以持续、包容、内敛的本质特征得以延续,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此而根植在中华大地上长盛不衰,绵延不断。

若提起“男耕女织",你又会想到什么呢?会是耕作在田地中扶犁的父亲,厨房炊烟中的母亲吗?于我就是如此。照片里驾马抗犁转耕在田的老农,仿佛这种样子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扎根在了世世代代农家儿女的心中,成为一种农耕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一种回望历史的情感寄托,更是祖先们勤劳坚韧精神的代代相传。

这片坐落在深山沟脑中的田园,耕作的季候是迟缓的,耕作的方式也是陈旧的,分布在沟壑间的地块陡峭而零散,手扶机械行进耕翻极不灵便,依然离不开马犁牛耕的"二牛抬杠"。为此,这位姓严的老汉和他的两位伙伴,便就这样如活化石般的默然坚守着,坚守着这块山脊薄田,坚守成了一份最后的怀念。


《去田间吧》

去田间吧

趁着春日

趁着禾草未绿

去看看庄稼人

寻访作物生长的信息

重温一次

人们将种子托付给

大地的诚意

走进田间

才明白土地对人意义

也可能邂逅祖先们的影子

"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肯定会种在心里

大嫂,请问

如此匆匆,到底

是那一块田在急着下种

别问,那有悠闲的春耕

身后老树

见过太多忙碌的身影


《春天的背影》

时今已届春分,那些赖在沟坎阴凉处的积雪正在恋恋不舍中加速消融,虽然春风吹过仍旧感到嗖嗖凉意,但毕竟春天的时节已经过半,土地也已经醒来,庄稼人的身影也开始穿梭在田园,开始了犁铧与土地间古老的对话。

近处坐在种袋上的兄弟,定神凝望着正在耕地的一人两马,犁铧过处轻尘微扬,划破大地经那雪覆风蚀御冬时的肌肤,耕翻出了湿漉漉黑黝黝的泥土,这块田野也便畅开着它怀抱,而怀抱里满满都是春天的气息,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在催促着种子扑入它的怀里。这位兄弟的背影有些瘦峭,然而甩向后脑的帽遮却分明是在诉说,诉说对土地的信任,诉说着耕耘的辛勤,诉说着一种力量一种刚毅,还有一份坚守一份不弃。这背影也告诉我,它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望着这个春天里的背影,和背影面对的这片土地,以及土地里的耕作者,便产生一种幻觉,仿佛穿越回去了几个世纪,眼前看不到时光走过的痕迹,听不见喧嚣鼎沸的声音,是这样地安静。

只有土地,只有犁者,只有这个春天里的背影。

图文:亹(刘芝清)    请尊重原创版权,国际旅游摄影网提醒您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