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旅摄园地 -> 秘境腾冲手工寻访--碗窑
秘境腾冲手工寻访--碗窑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21-01-27 18:03:55

说起陶器,首先要提到旧石器时代,早在11700多年前,人类文明就开始了自己的进程。发明陶器,或许是我们融合大自然与智慧的最遥远的证明。


在腾冲这片土地上,人们提起陶器,必然指向的是那三联村的碗窑。只因它不仅代表了住民敬业的精神,一转一烧中也蕴含着最朴素美好的祈愿。


只要是土陶,腾冲人自然而然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碗窑,因为碗窑的大瓮最有名气。三联村碗窑历史悠久。据当地村民家谱记载,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孙、刘、蒋三姓祖先由湖南湘阴县庆善乡、大义乡蒋陶艺带到腾冲。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孙、刘、蒋三后裔搬迁至马站乡三联村居住。因三姓常年烧制碗碟,故十里八乡又称三联村为“碗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时期。


土陶由亿万年前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泥为原料配制而成,因其土质粘稠细腻,当地人将其称为“胶泥”,这纯天然釉料制成的土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无污染、无公害,在滇西及缅甸东北部随处可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腾冲人民的骄傲。


 碗窑的烧制需要七十二道工艺,碗窑陶器所产的系列产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被选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适用实惠,价廉物美,器物形体朴实大方。在那在那个交通滞后的岁月,有汽车、高轮拖拉机甚至马车,远看着一辆辆的上坡车上落下的稻草,质疑那个年代居然用昂贵的车来运稻草,怀疑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凑近一看,原来是拿许多稻草来包裹着运输碗窑的土陶,因此民间有句俗语叫“拉碗窑角”。


碗窑土陶其品种繁多,大致分类有:储物类(做地方特色腌制咸菜用的罐子、大瓮和坛子),餐具类(杯子、盘子、碟子、钵斗和吃饭碗),生活类(花盆、夜壶、灯盏、茶盅、茶罐等),佛教类(泥塑狮、吼、长命灯、五子五宝罐),祭祀类(香炉、花瓶、盅子、酒杯和茶壶等)。


 根据记载,碗窑陶器制作工艺,于明朝时期由中原一带传入。本行的始祖定居在腾北的山边水尾,分姓居住,各建宗祠,自续家谱。碗窑寨子一共七大姓氏,其中大姓有三,即:孙、刘、蒋姓,奇特的是三姓居三巷,分别是孙家巷、刘家巷和蒋家巷。世袭相传的工艺一直在传承着,传男不传女,延续至今。作为滇西最大的土陶原产地,制陶专业分工严格,按照姓氏界定,民间流传着“孙家孙小瓯、蒋家蒋大瓮、刘家刘小坛、胡家胡土头”的说法,碗窑宗法规制明确,蒋姓烧制大容器,孙家烧制碗钵类,刘姓烧制坛罐类,胡家只能烧制抽烟用的土头(烟斗),体积较小的器物划归胡家制作。虽然先前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但是互不岔行,各自恪守行规,良性竞争,搞好经营,数百年传承。


相比油纸伞和腾宣来讲,如今的碗窑还算幸运。近年来由于科技发展等各种原因,土陶手工艺人越来越少,土陶手工艺品的市场却越来越大,供不应求。二零一二年国家为土陶艺人申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土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因此得以正常发展。


                                            见证,体验土陶制作,购买碗窑土陶

              位置:地处马站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5.5公里,交通方便,距县城25公里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