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一种集中了几乎中国所有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精华的民间娱乐工具,其在上千年的辗转流传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很受人们的欢迎。
然而,这样的传统国粹,也面临着后继无人,观众剧减的处境。
“改革开放后,我才开始恢复制作皮影。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多教几个徒弟,不让凝聚了几代人智慧和汗水的刘氏皮影绝活失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家寨皮影戏第四代传人刘永周今年72岁,是腾冲县固东镇顺利村刘家寨人。他十一二岁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表演皮影,至今已经60多年。传承至今,其制作的皮影人物惟妙惟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在刘老的箱子中,有两个皮影他视如珍宝,一个是“武僧”,一个是“道姑”。“武僧”形象的皮影是他曾祖父在咸丰六年制作的,作品距今已近160年的历史。“道姑”形象的皮影是他的父亲制作的,那时候其父亲开始创新,从这个时候开始,皮影开始着色。两个历史悠久的皮影雕镂考究,线条精细,动起来仍旧惟妙惟肖。刘永周老人说,他的父亲曾经制作的《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几十箱上千个现代皮影,在文革后期被烧毁,仅有他藏在祖母的棺材里的几十个得以保存下来。之后他一度停止了皮影戏的制作、表演。改革开放后,为留住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腾冲有关部门开始积极的抢救工作。
皮影制作是一种繁复精细的过程,不仅对雕刻工具有着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制作工艺往往需要皮影艺人在创新、刀工等方面投入毕生的精力。通过一百多年来众多皮影艺人的努力,腾冲皮影制作技艺精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黄牛皮是腾冲皮影的主要制作材料,有时候也用羊皮。其制作工序分为:制皮,画稿,雕刻,着色,出水,罩漆和衔接。经过这七步的制作,皮影靠子基本完成,一般加上两根撑杆,皮影靠子就可以在皮影艺人的操纵下进行表演了。
在皮影的制作创新上,腾冲皮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发展求新,制造出优秀的皮影艺术。20世纪60年代前人物靠子都是古装打扮的侧面形象;70年代,通过对皮人制作有组织的改革,出现了正面、半侧面和现代人装束的新皮人,还依据腾冲本地的风土人情,制作出了傈僳族装束的人物形象,并使一部分皮人靠子能灵活转动的眼睛和上下张合的嘴蜃,加强表演的生动性和表现性;80年代,刘老按照绘画着色的方法,在半透明的靠子上涂上颜色,从而制作成了彩色皮影戏,大大强化了皮影靠子作为一项艺术品的审美内涵。
刘老说,虽然如今学皮影制作的人也达到了十余人,但会演皮影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吹拉弹唱演全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希望这种民俗文化能够有更多人关注和热爱,从根本上去传承,去发扬,去延续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看皮影戏班演出,购买腾冲皮影
位置:和顺古镇“越州食府”和“腾冲人家”两家餐厅
费用:免费
时间:一般在晚七点
Ps: 若想看一场正统的皮影戏表演,可以到刘家寨包场,价格不一,依剧目议价,一般为2000元左右,届时,皮影戏班子会集合戏班内的老艺人在本村上演一场传统真实的腾冲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