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仪式
“尼木措毕”指彝语里的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最受重视的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的神圣地位远在任何传统节日之上。
彝族有句谚语,“父欠子债当推娶妻成家,子欠父债要数祭祖送灵”。作为后代,应当将对祖先的崇拜置于首位,安葬祖先、祭祀祖先、给祖先送灵是后辈子孙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于是有了彝族的“尼木措毕”仪式。
“尼木措毕”仪式程序十分复杂,内容丰富,意蕴深遂。仪式活动的现实操作行为是将物化形式的祖灵牌位和祖灵筒等送入野外同宗祖灵箐洞。其中,安灵、净灵和指路送灵是民间高度重视的主要仪式环节。
“尼木措毕”既是彝族传统知识和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也是民俗传统的活态留存形式。
2014年11月,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川美姑县是著名的“毕摩之乡”,美姑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项目最大的县之一,全县有毕摩3000多人,
而贵州盘县毕摩只有20来人,毕节大方县只有6毕摩了;毕摩传承后继乏人。
可能很多人看不明白,毕摩是什么意思?“毕摩”是彝语的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
"毕摩"就是指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人。类似于道士,巫傩,师公等等。
只是,彝族人认为毕摩是"智者",是知识很丰富的人,不仅帮村民祈祷、祭祀之外,毕摩还有行医的本事。
彝族居住在偏远山区,外出就医不是很方便,毕摩的土方法却能治好简单病痛,所以彝族人们非常信赖毕摩。
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地位很高且神圣。任何人不能侵犯毕摩的财物和人身。毕摩在彝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科技、人生、法律、婚姻、礼仪、艺术、医学、探索、丧葬、艺术、预测未来等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凉山,每户彝族每年都要举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毕仪式。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种类繁多,小型的作毕仪式只需要几小时,中大型的要几天几夜。
其中,“尼木措毕”是彝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主要以送灵归祖为内容,以祈求子孙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
“尼木措毕”仪式程序十分复杂,内容丰富,意蕴深遂,是毕摩文化中层次最高、要求最严、规模最大的一种仪式活动。
祭祀中的转棚仪式。
在这天,所有家族参与人员盛装打扮,把家中最值钱的物品挂在身上,如家传的珠宝等。
彝族人用最原始的方法,摔死祭祀的祭品。
这些祭品排成一排,上面压上一些零钱,这些钱毕摩会收走。
“人死有三魂,一魂归祖先。”彝人普遍信仰灵魂不死和人死后有三魂,即人的肉体死亡后还有三魂存在,并有不同的归宿和存在的形态,其中一魂守在火葬场或坟墓上,一魂回归祖界与祖先相聚,一魂守护家中供奉的祖灵位上。
三魂中,无论是哪一个灵魂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程度,都会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