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摄影资讯 -> 诺邓古村文化旅游、周围景点众多
诺邓古村文化旅游、周围景点众多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20-08-28 18:42:58

诺邓历史文化悠久,周围景点众多,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旅游价值。


①.诺邓村二十四景

1、千古盐井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白蛮语,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


2、卤脉龙王

诺邓的龙王据说是主管五井卤脉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诺邓井、顺荡井、山井、师井、大井和丽江府的兰州井、鹤庆府的弥沙井等七个盐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雒马井这五个盐井习称为“五井”。


3、北山重楼

诺邓北山民居依山构建,层层叠叠,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后门即通后家大院,古代诗人描绘诺邓村居是:“叠岸分传径,重楼满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等,风格各异。


4、河东民宅

古诗言诺邓河是“双桥镇小狭,水细未成河”,只有河东一带地势稍缓,民居宅院相对建得宽平完整。古文曾描绘诺邓村:“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


5、盐街盐局

河东盐地街有盐局旧址,古代由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行销,络绎不绝的运盐马帮在此出发,走往东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腾冲、缅甸,北向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年上缴中央的盐课银达38000两。盐局前有万寿宫遗址及“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万寿宫遗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明初人们将原元代江西会馆改为寺庙,称“祝寿寺”。嘉靖年间提举李琼重修该寺,明未改名为“万寿宫”,现存李琼所写诗碑。“四合五天井”为村中平面积最大的民宅,院中间一个大天井,四边有四个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设有堂屋,四面楼房相通可巡回来往,即“走马转角楼”结构。


6、提举衙门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后来提举司衙门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诺邓黄氏家族私宅区,族人乃将原提举大门改造成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间举人黄桂是名噪一时的饱学之士,曾被誉为“滇中一儒杰”。


7、道长月台

明清以来道教在诺邓地区影响较大,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旧址,其建筑特色是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等。


8、银匠旧居

明末以来,杨氏家族的银制工艺名声远播,银匠旧居比较古旧,为明末所建。


9、河头潭影

诺邓村河头有几个较深的水潭,状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遗址,周边飞瀑流泉,树木荫翳,潭影幽清。


10、黄家古榕

北山民居建筑群中有黄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诺邓人取名叫“万年青”,荫盖着古提举司衙门前的下马场。


11、贡爷家风

河东贡爷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遗留的屋梁焚烧痕迹,传说是无人在家时大楼失火但仅焚毁一梁即自灭,该贡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样本,告诫后人须重视文化、遵守礼乐、行义好善。


12、进士家雕

清乾隆间进士黄绍魁旧居有精致的木雕图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图及“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为珍品。此外,诺邓全村许多村民家中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文化的遗踪,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户的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什物就有10000余件。


13、屋檐五滴

诺邓民居多为因山就势修建,其四合院异于平原地区。正房与厢(耳)房、面房高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层层递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诺邓村民居建筑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十分重视整体结构和局部建造的严谨统一,重视传统工艺和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


14、多台院落

诺邓北山民居皆建于陡坡之上,便形成了这种“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内有三、四层台面,逐级上堂,风格独特。


15、袖珍小院

诺邓村人烟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紧凑,精巧玲珑。


16、台梯集市

古代诺邓每个月赶集四次,因地点限制,街场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带,这个很长的石头阶梯两边过去都是肉铺,传说晚间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从台阶上滚下到谷底跌死,足见其陡。


17、村巷石板

诺邓街巷村道纵横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铺就,且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村里有多少级台阶。


18、盐马古道

在村北可见古代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腾冲缅甸、北连丽江西藏四条“盐(茶)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驿道穿山越岭,汇集于此,南来的驿路山腰上可见古代的贞节牌坊遗迹。


19、本主神祠

诺邓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庙及城隍庙等神祠。


20、棂星门坊

诺邓文庙前有“棂星门”,这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飞檐斗拱,又叫“腾蛟、起凤”坊。


21、文庙秋阳

诺邓虽然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里面大殿“至圣宫”塑的是“布衣孔子”,师长风范、和蔼可亲,不同于外地文庙塑的都是着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庙的红墙外“礼门”上书“江汉秋阳”匾,显见古代诺邓文人致远清高。在供奉“文圣”的孔庙旁还有供奉“武圣人”关公的武庙,可谓是“文武并列”。


22、玉阁星图

玉皇阁是滇西地区现存的极少见的三层阁楼式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大院内有明代的梅树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顶层上现存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可称为“诺邓一绝”,在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3、五云红叶

诺邓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古人誉之为“五云首山”,五云即指云龙五井。玉皇阁周边古木参天,老树虬枝,尤其是风景价值颇高的黄连木,树高多达三、四十米,最老的树龄已800余年,春夏之季,绿荫浓郁,一到秋来,树叶红黄相间,色彩斑斓,接着就是一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


24、香山晴岚

诺邓南山又谓香山,正当玉皇阁前面犹如一架巨大的屏风。山上旧有许多庙宇,现存古岭寺、香山寺(观音寺)等几座,每当雨过天晴,山岚霭霭,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诺邓村点缀得更加古色古香  。


②.天然太极图四景

云龙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天然太极图,虽然它不过是地质时代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通过河流深切形成的特殊地貌,但后来人们赋予它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成为一个天生的道教文化符号。

云龙县城西北3公里的旅游公路上可观览天然太极图全景。


1、太极锁水

诺邓河自东北蜿蜒而来,从“太极两仪”的正中间流出,犹如一根银链上挂着一把童锁,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有传说太极图北面江水圆绕如一根帝王玉带,人们恐生不测便挖山断脉,以制止出现“草寇草王”之类祸患,乃完整形成今日所见之圆形太极图案。


2、狮象把门

“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个鱼形坝子,北面谓“庄坪”,后面的小山犹如狮头;南面谓“连井坪”,后面的小山犹如象鼻(从南面看又象一个鹅脖子),两山之后就是进入诺邓村的大路,古人将此称为“狮象把门”。


3、云岭天仪

站在沘江西面山中俯瞰“太极”图案,形象非常逼真。每至夏秋季节,沘江如红丝带镶边,两个鱼形小坝如两张绿丝毯相对,周边的云岭群山云遮雾罩,山岚飘绕,实在如传说中是天宫所用的太极天仪遗留在人间了。而“太极图”东面山中正对着诺邓玉皇阁,南面山中正对着虎头山三清殿,天然图形和中国道教信仰中最高的神宫神殿联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其中的道教文化理念,真可谓是“天人合一”。


4、沧海桑田

大海变农田的故事也发生在“太极图”内。传说大理龙王三太子来到云龙山中看见这里有个海子,便以此安家,后来他因仰慕一位美丽的姑娘而追随到山上,便将海子迁移到那里形成了天池,而原来的海子就变成了一片农田,也就是后来的“太极图”。


③.天池秀色八景

云龙县城西面山顶上有被誉为滇西“高山明珠”的天池,这个海拔2552米的高山湖泊,四周森林茂密、植被完好,共有高等植物60多科200余种,还有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19种。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繁茂的森林草甸使天池风景无比旖旎迷人。


云龙县城至天池有旅游公路22公里。


1、宝顶日出

天池周边有五宝山环绕,五宝山最高海拔3225米,登山顶看日出是一大奇观。清早日出之前站在山巅,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遁,待太阳将出时天际奇彩变幻无穷,随后东方云层上面突然跃升一轮红日,光芒万丈,蔚为壮观。而此处又可东望点苍雄姿、北眺玉龙雪山、西览怒山峻岭、南观澜沧峡谷,风光无限。


2、天湖夜月

天池1.4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水鸟翔集、鳞鱼欢跳,四围松林苍翠、万木荫蔽。每当皓月当空,或憩于林下、或泛舟湖上,松涛阵阵、波光粼粼,月溶湖面,天水一色,宛如人间仙境。


3、双龟戏水

天池东南面的两个圆形半岛,南北相对,高远处望来极像两头绿色的乌龟低首伏水对视,栩栩如生。


4、百鸟争鸣

天池地区自然生态保护得极好,禽鸟皆不避游人。每至清早,数十种各色鸟儿婉转齐鸣,欢跃林间,原本静寂的群山顿时显出生机一片。


5、松涛林海

天池地区为云南松母树林保护基地,这里的云南松高大挺拔,直干苍劲。每至风来,林海起伏,宛如碧浪,松涛万倾,群山呼啸,实为一大景观。


6、草甸牧歌

天池周边多湿地和草甸,夏秋之间,花繁草绿,犹如绣毯。而西面的暑场大浪坝草甸等处,更有宽阔牧场、林高草茂,一片高原草场林海牧歌景致,令人心旷神怡。


7、古道斜阳

天池原名叫“暑海”,是古代诺邓等盐井通往腾冲缅甸的“盐马驿道”必经地,湖两边岭下皆有驿道踪迹,每至夕阳西下,余辉洒照在苍老的青石板上或铺满落叶的古驿道上,使人油然而生一股怀古之情。


8、花海春潮

天池杜鹃有数十种之多,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开满红的、紫的、白的、黄的各色杜鹃花。湖水东面有一幽静的小山谷叫“鸣翠谷”又被称为杜鹃花海,春潮涌至、百花怒放;而松林中相间的一株株大树杜鹃,春来一片火红,映衬得整片山林百媚千娇。



④.虎头风光十景

云龙县城南面的虎头山,危岩高耸,山势雄峻,石壁千寻,风光无限。山中有老君殿、虎头寺、王母寺、张仙祠等庙宇及众多的石窟、石观、石雕等,是大理地区的第二个道教名山。


虎头山景观距云龙县城1公里。

1、石上仙踪

虎头山地质为一亿多年前白垩纪形成的砂岩,整个山体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由于千百年的风化剥蚀,在这片岩石表面上出现了许多神奇而形象的天然纹迹,如仙人扇、仙人床(或禅坐留踪)、仙人脚印和石鱼、石鳖等,古人谓之石上仙踪。


2、隔岸南海

虎头山前两溪拱绕交汇处有摩崖,是宋人米芾笔迹:“第一山”。过“寿光桥”,有一石香亭,正对着隔岸山上的“普陀岩”,遥见石窟中有南海观音菩萨像,又有紫竹林,谓之“隔岸拜观音”。


3、道院仙风

明代武当道祖张三丰入滇弘道,据野史称:“(洪武)二十八年春,三丰入云龙,居虎山”。虎头山第一座道观即张仙祠,张三丰的塑像一表道骨仙风,前有楹联:“邋遢自称名只爱一蓑一衲;神仙随脱化不忘斯世斯民”,足见张仙之风格和道绩。大殿前有地藏宫,殿侧有地母祠。


4、虎头神殿

在张仙祠后顺石级登山,沿途石蹬迂回曲折,所经寿仙祠、弥勒殿、财神殿、三官殿、太子阁(又名送子观音殿)等石窟石观,多有石雕塑像,均奇巧精致,工石艺术高超。更有天然巨石似虎头突兀而出,其侧财神殿石联云:“聚得余霞都是宝,点他岩石可成金”,寓景观与祈愿为一。傍边又有两米多高“虎”字摩崖,据传是清代云龙人杨名飏任陕西巡抚时道光皇帝的赐笔。三官殿有主管“赐福、消灾、解厄”的天、地、水三位道教主神像,观音殿内有杨名飏所撰写的风景山水诗十余首。


5、洞天高朗

经虎头巨石再攀登险磴而上即为虎头寺。这里旧称三清殿,前殿称桂香楼,供奉有真武大帝,大楼建在悬岩之上,顶部悬匾书“洞天高朗”四字,眼下可俯瞰云龙县城全景。后殿现为大雄宝殿,殿内塑有“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及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殿前有佛教护法韦驮菩萨。


6、古刹林荫

虎头寺后有两株数百年的古木高山榕,遮天蔽日,阴翳全山。其侧有王母寺,周边参天大树,老松虬曲,林荫清静,山风和畅,别有景致。


7、云界三清

虎头山最高处建筑旧称“老君殿”,现殿内供奉有道教“三清”即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像。此处云高气朗,景色清明,又有异卉奇花,古木盘桓,俨然是脱俗离尘之境界。


8、两湖抱月

虎头山顶西南面山箐中两个人工湖,上湖名“龙池”,下湖名“虎泉”,周边山石奇险,林木曲欹,圆桥环栏,潭水幽深,到农历中旬月明之时,两湖映月,各抱一轮,皎洁无比。


9、蟠龙栈道

在虎头山左深谷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蟠龙栈道”,石梯石级曲折盘桓,绵延千米,道下流水潺潺,林木荫郁。沿途可见古人的摩崖数方,还有观音台、小石桥、九曲道、百尺崖、凌空飞瀑及民间石雕等。


10、兆春集景

虎头山前有亭名“兆春亭”,旧称此处为“上花台”。在台上的榕树下或亭中石凳上落座,仰观虎头山全景,但见一岭雄峙,双溪拱抱,悬崖险峻,翠谷幽深,山光毓秀,黛色清奇。前后可尽览山上的风光景物和山下的市井繁华,集景于此。

关注国际旅游摄影网身边的出行好帮手!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