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3年,明政府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有“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 诺邓 ,所谓五井即指 诺邓 井、山井、师井、大井、顺荡井。据《明史·食货志》:“五井(盐课提举司)辖盐课司七”,即除上述五井盐课司外还有“ 鹤庆 军民府 剑川 州弥沙井盐课司、 丽江 军民府 兰州 井盐课司”两处,到明嘉靖年间 云龙 又新增 石门 、天耳、金泉(今 宝丰 )三井。公元1393年,又在 诺邓 设“上五井巡检司”。提举由中央政府委派,如现今 诺邓 村黄姓先祖,乃从内地提举五井而子孙落籍于此,明代李 元阳 曾为 诺邓 黄氏族人撰碑,记载公元1466年, 福建 人黄孟通任五井提举,任职9年后因所辖顺荡井盐课任务未能完成,遂留其子孙在 诺邓 补征盐课,自己告老回归 福建 。后来提举司衙门逐步演变成 诺邓村的“黄家宅子”,衙门旧址也在清代乾隆年间改造成了黄氏族人的科举“题名坊”。
从有明确记述的唐代开始, 诺邓 村的演变发展完全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南诏时期“细 诺邓 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达38000多两。李 元阳 纂《嘉靖 大理 府志》记载:“后开五井,始分行盐,地方台井之盐,专行 大理 ;五井之盐,专行 永昌 。”可见 诺邓 等五井地区所产食盐在滇西早已负有盛名。雍正《 云龙 州志》记:“ 诺邓 、顺荡(盐)味更咸,不必洗灶,而遂能成沙”。因 诺邓 盐质非比寻常, 保山 、 腾冲 —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 诺邓 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在嘉靖《 大理 府志》所列市肆中地位重要。古代 诺邓 的商路驿道,东向 大理 、 昆明 ,南至 保山 腾冲 ,西接六库 片马 ,北连“茶马古道”通 兰坪 、 丽江 、 西藏 。其时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物尽其美,货畅其流。村中集市每月“赶”四次,逢初一、十五“赶大街”,初八、二十三为“赶小街”,街道都因山就势,虽然路面不宽,但北向山坡一面开的店铺也有二三十家。因 诺邓 地处山谷,几面山坡上到处构建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民居,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等,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村巷村道都是清一色的石板铺就,且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全村总共有多少级台阶。 诺邓 村的民居建筑及庙宇建筑都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十分重视整体结构和局部建造的严谨统一,重视传统工艺和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关注国际旅游摄影网,身边的出行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