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建筑摄影(二)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16-06-14 10:33:56
五、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一幅以建筑为拍摄题材的作品,如果建筑主体被表现得模模糊糊,没有足够的清晰度,那么无论它的构图有多么创意,用光是如何讲究,视觉有多么的冲击,也只能是一幅现代创意派或其它流派的作品,而不能成为一幅专业水准的建筑摄影作品。
就拍摄静态的建筑而言,下列措施将会有效地提高照片的影像清晰度:
1、精确调焦、控制景深。
由于建筑专业的读者一般都要求照片能有全面清晰的影像,而摄影的拍摄对象又是如此庞大,因而一般都采用缩小光圈、加大景深的办法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它仅需要画面中获得局部清晰的摄影相比,建筑摄影的景深控制就显得简单得多。在拍摄空间层次复杂、前后距离拉得较开的建筑,如何选择最佳调焦物平面是精确调焦的首要问题。
2、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
获取影像高清晰度的基础是首先要拍摄出一张分辨率极高的底片,而镜头的分辨率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底片(反转片)需要被制作成大型广告灯箱片时,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就显得更为重要。
3、使用感光度低的胶片。
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直接与底片的感光度有关,而影像的清晰度又受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感光度低的胶片颗粒细腻,感光度高的胶片颗粒较粗。使用低感光度底片时快门时间将会相对延长。
4、使用三脚架拍摄。
对于需要经常运用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提高影像清晰度的建筑摄影不宜采用手持拍摄,而防止相机震动的最有效措施是将相机固定在稳固的三脚架上拍摄。
5、使用大片幅胶片。
镜头和胶片的分辨率相同时,底片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用此底片所制成的照片的清晰度,放大倍率越高,影响也就越明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各种提高影像清晰度的措施中,使用大片幅胶片是所有需要采取的措施中慎之又慎的措施。因为大片幅胶片需要使用散页片型相机,与具有透视调整功能的中、小片幅相机相比,虽然会因为片幅的加大而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但散页片型相机的装片、取景、调焦、拍摄都远比中、小片幅的相机复杂,而且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轻装携带拍摄建筑。当然,对于商业化的建筑摄影而言,由于不同片幅的底片卖价差距极大,上面提到的散页片型相机的种种不利因素,与价位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6、运用沙依姆弗勒(Scheimflug)定律。
其含义是当被摄体主平面、镜头板平面、胶片平面被调至三个平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线时,被摄体主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在底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再加上适当地缩小光圈就可获得极限景深。该定律不但在广告摄影中使用频繁,在建筑摄影中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使用沙依姆弗勒定律的实际意义在于无论使用多大光圈,影像均可获得全面清晰,这对于因控制快门时间而不得不采用大光圈时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但沙依姆弗勒定律只适用于被摄体的一个面在影像上得到全面清晰,不管这个平面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或者是倾斜方向的,而对于要同时提高被摄体多个面的影像清晰度,则还需要缩小光圈来加以配合。反之,利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则可以使处在同一平面的被摄体一部分实、一部分虚,这只有使用了透视调整相机并应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才能出现这种效果。
六、表现建筑质感
影像的质感在建筑摄影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建筑摄影不但需要表现建筑的空间形体、还要把建筑的材料质感丝毫毕露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单凭视觉就能感觉出建筑材料表面的质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建筑摄影来说,表现质感的基础是把建筑拍摄得清晰细腻,因而对被摄体进行精确聚焦,提高影像的清晰度是表现建筑质感的基础。
正确用光是表现建筑材料质感的一个重要技术条件。正确用光就是正确控制光的方向、光的品质(指光的强烈和柔化程度)。光可以来自各个方向,如直射光(包括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等)、散射光、反射光等。直射光中的正面光(俗称大平光)、顶光和逆光一般都不利于表现建筑的质感,而侧光(特别是斜侧光)能较好的表现建筑表面的纹理质感:当建筑物的质感为表面粗糙型时(如砖墙、毛石墙面等),拍摄时对斜侧光的方向要求相对来说并不十分苛刻,只要有足够强度的光线从侧面照射,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受光面和阴影区,建筑材料的质感就会得到突出表现,特别是当建筑的色彩并不丰富时,斜侧光对表现建筑的质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拍摄外墙表面为光滑型的建筑时,对斜侧光的方向和强度就要求十分严格。从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来讲,当你在拍摄玻璃幕墙的大厦时一定要注意光照的角度、拍摄点的位置、光的强度、光的柔化程度,寻找最佳组合来表现其材料的质感。
正确控制了光的方向,进行了精确的调焦后,能否合理、准确地曝光将直接影响表现质感。准确、合理曝光是指根据建筑的体型、色彩(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色彩)、材料质感(同时出现光滑的和粗糙的材料)、受光面和背光面(阴影区)的亮度对比来采取相应的曝光值。这个曝光值对于被摄建筑的某一部分来说可能会是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但对于需要重点表现的那一部分一定是准确的曝光。由于胶片宽容度(可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的局限性,拍摄者是无法做到让高反差的被摄体在各个部位都获得准确的曝光。准确曝光只是一种客观的概念,它是按测光表测取景物中的中灰亮度部位为依据来尽可能地在照片上再现景物的丰富影调。因此,在拍摄前一般应有一个构思,即需要重点表现的部位做到曝光准确,但就整体而言追求的是合理曝光,只有合理曝光才能正确地表现你想要表现的那一部分的材料质感,而不重要的部位处于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有时反而会使作品更有个性。
根据经验,建筑受强光照射时的各部位的明亮度会出现很大的反差,拍摄前先要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判断,确定要重点表现的部位,然后把它的灰度与心目中18%灰度作一个比较,如果是一个明亮的表面,则应在测光表显示的读数上增加一至一挡半的曝光量,否则明亮的物体会在照片上表现得灰暗。反之,如果是一个黑暗的表面,则应在测光表显示的读数上减少一至一挡半的曝光量,否则黑暗的物体会在照片上表现得过于明亮。
不同的胶片会有不同的曝光宽容度:允许曝光过度的能力要比允许曝光不足的能力大,彩色负片的宽容度要比彩色反转片大,因此使用彩色反转片拍摄时曝光应更为准确。
七、认真观察 精心构图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镜头的各种成像特征和摄影的各种造型手段来构成照片的画面,掌握好它的一些基本常识是出好作品的基础。我们在取景时只要稍微移动一下相机的位置就会发现主体建筑与其它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随之改变,更不用说离建筑主体远一点或近一点,高一点或低一点时的影响。因此,拍摄前我们最好先在建筑四周走上一圈,认真观察一下建筑的外形特征,寻找合适的拍摄点,然后再选择相应焦距的镜头,在取景器里精心构图,把能起到突出建筑主体、增加画面空间感的前景和背景组织在画面之中,把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景物排除在外。
1、选择拍摄点
主题确定后,拍摄点的位置就成为影响画面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拍摄的方向、高度和距离: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建筑的方位,对表现画面中建筑的空间感十分重要。改变拍摄方向不但会使画面中建筑的透视形象发生显著变化,还会使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在画面上发生变化。在建筑正面方向拍摄,画面会产生透视原理中的一点透视效果,适合表现对称、庄重的建筑,但建筑会因缺少侧立面而立体感较差。侧向,特别是在建筑的前侧向拍摄是建筑摄影中最常用的拍摄方位,建筑有二点透视效果,建筑的水平线会在画面中产生具有透视效果的汇聚斜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建筑的立体感。与正向和侧向相比,建筑的背面往往不是设计的重点,因而在摄影中也较少被人重点拍摄,但不包括无正立面设计的建筑;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相对被摄建筑的距离,改变拍摄距离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构图,如果有条件时不妨走近一点或离远一些看看,也许走近后的画面更精炼,也许离远一点后的画面更开阔、更能表达拍摄的主题。一般来说,远距离拍摄能表现景物的全貌,强调整体气势,中距离拍摄的景物范围小于远距离拍摄,而近距离拍摄的景物常常是建筑的一个局部。当然,站在同一个拍摄点不动,我们采用变换镜头焦距的办法也同样能使取景的范围缩小或放大;
拍摄高度是指相机相对被摄建筑的水平高度,在摄影中我们把它分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但对于相机总是保持水平状态的建筑摄影而言,可理解为低视点、半高视点和高视点拍摄。低视点拍摄一般指在地面拍摄,是最常见的拍摄高度。低视点拍摄会使建筑显得高大,但在拍摄高层建筑时就需要使用透视调整相机(或镜头),否则很难摄入建筑的顶部,或者即使摄入也会使地面部分在照片中显得过大;半高视点拍摄即在接近被摄建筑中心高度的附近楼宇上拍摄,具有最接近常人视觉的画面,因而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高视点拍摄有利于清楚地表现地面上由近至远的层层建筑群体和建筑环境,可以表现大场景的纵深感,真可谓一览无余。
2、用镜头观察世界
镜头的焦距是影响画面构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变换镜头的焦距可使镜头中的取景范围增大或缩小,人的视觉特性不可能具有用镜头观察世界的随意性。
镜头的取景范围主要取决于镜头的焦距,焦距越短则视角越大,取景的范围越宽广。为了适应各种拍摄题材的需要,目前市场上已生产的镜头(不包括全景摇头机和环摄相机)的视角范围十分宽广,可以从2°30’(35mm相机的1200mm镜头)一直到118°(35mm相机的13mm镜头)。为了改变镜头的取景范围,使它能按画面构图的要求缩小或放大,我们常常采用变换镜头焦距的办法,因为它能快速、有效地改善画面的构图效果,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就能拍摄出表达力更强的画面。其中标准镜头的视角接近人眼观看景物的视角;广角与超广角镜的透视比例关系会产生正向透视畸变,夸张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使用得当会拓展透视空间,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但在近距离拍摄时要特别注意影像发生变形失真,镜头的焦距越短,上述特征越明显;中长焦镜头的透视比例关系会产生反向透视畸变,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镜头的焦距越长,上述特征越明显。
3、前景与背景的运用
前景与背景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被摄主体的关系会直接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是构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恰当地利用前景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提高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建筑摄影中能作为前景而加以利用的景物很多,如鲜花盛开的花坛、与建筑主题相呼应的雕塑、富有图案美的门框窗洞、湖面上生动的建筑倒影和优美体态的大树等等。背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是衬托主体,丰富主体,在构图中同样十分重要,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画面的统一感。
对于那些与主题无关,甚至会喧宾夺主、破坏画面效果的景物应避免作为前景或背景出现在画面中。如果有了这种讨厌的景物出现(如空中电线、与主体相矛盾的城市景物、喧宾夺主的相邻建筑等等)在画面中,就应该不断移动相机的位置,改变被摄体与前景或背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把那些可能破坏画面效果的景物排除在外。当被摄体后面出现杂乱的背景时,可以降低相机的拍摄高度,直到趴在地上为止。还可以改变拍摄距离,或者离拍摄主体近一点,或者离拍摄主体再远一点,然后改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常常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4、线条的运用
画面上的线条是由相邻两种影调的分界线勾划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在构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线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折线、圆弧线以及重复线等等。不同的线条不仅具有线形、图案的形式美,还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如直线具有挺拔感;水平线能给人以平稳、宁静的感觉;垂直线能强调被摄体的坚实、有力、高耸感;斜线具有不稳当感,特别是倾斜的汇聚线,对人的视线有极强的引导性;曲线、圆弧线则表现一种优美的柔和感,有很强的造形力;重复线(在画面上有规则地重复的线)能增强画面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线条除了在线形上有区分外还有粗与细、实与虚、淡与浓之分。粗线条强,细线条弱;实线条静,虚线条动;淡线条轻,浓线条重。在构图中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线条的形式美和它们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精心设计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性。
八、利用光影变化 捕捉精彩瞬间
摄影的最基本特征是瞬间性,它能把稍纵即逝的瞬间精确地表现在照片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瞬间性,要用心观察建筑和建筑环境在各种光线照射下的微妙变化,捕捉精彩的瞬间,使照片中的建筑和建筑环境不但真实,而且优美。
户外建筑摄影的主光源是日光,它的光照角度、亮度、色彩都会随地点、季节、时间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并能直接影响画面中建筑的影调和气氛,从而迅速地改变人们对建筑的感觉。能对光的特性有深层次的认识并善于利用它的变化来营造画面的影调和气氛是摄影家艺术才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光线不但需要耐心等待,更要努力去发现并加以利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阳光是如何使建筑充满生气,而又如何使建筑变得平淡乏味。摄影师要对气候条件可能对拍摄结果产生的影响有科学的预见,并在拍摄时能有良好的临场感觉。一幅能吸引读者的照片有时需要经过多次拍摄,反复比较后才能产生。
日出和日落时分是一天中天空色彩最具戏剧性变化的时刻,也是拍摄建筑逆光照的最佳时刻。在强光的烘托下,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成了视觉的主要要素,而建筑的空间、质感、色彩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拍摄这类作品时要等待建筑群的背面出现引人注目的天空,并细心观察画面的色调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抓住机遇,捕捉精彩的瞬间。曝光要从天空测得读数,建筑因曝光不足而使细部隐没在阴影中,轮廓剪影成了画面的主题。背光剪影照有时比在明亮清晰的顺光下拍摄更能揭示建筑的形体特征。
白昼,在侧向绚丽的阳光照耀下,建物显得明亮,反差大,色彩比强度低的光线照射下更加鲜艳,从而能突出建筑的的外部特征,把建筑的三维空间真实地传递给读者。在强光下拍摄建筑要特别注意光照角度的变化而形成的阴影效果,要利用那些简洁,形状鲜明而整齐的阴影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阳光通过照明来显示建筑,而阴影则通过反差来表现建筑。
黄昏,所有景物都会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之中,画面有一种在白天无法得到的气氛。黄昏的阳光近乎水平且光线柔和,它不但能产生明显的阴影,增强建筑的立体感,还能显示出阴影部位的层次和材料表面的质感纹理。用这种低角度光线来表现建筑时要特别掌握好拍摄的时机,过早则画面的气氛会不够浓重,过晚则要随时防止附近高楼大厦对阳光的突然遮挡而错失良机。日落不会持续很久,天空灿烂的色彩很快便会褪去,几分钟后,金色光辉的美景便变成了令人沮丧的紫暗色。
随着夕阳慢慢西下,自然环境光会变得越来越弱,城市建筑慢慢呈现在一片泛光照明之中,建筑的外部特征也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而为夜间拍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领域。为了能更多地展现建筑的形态和细部层次,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是拍摄建筑夜景的理想时刻。此时天空还映照着太阳的余辉,并能清晰地衬托出建筑的轮廓,而来源于大气层的反射光不但能表现出建筑的暗部层次,而且与城市灯光之间形成了色温差异,给画面创造出了一种奇妙的色彩效果。夜间拍摄的关键是要善于捕捉夜色的神秘气氛。
在拍摄现代城市建筑时还可以多留意一下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创作机会。幕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差异很大,黄昏时更是变幻莫测,拍摄时要善于观察,尽可能把幕墙上的金色、银色等反射光利用起来,表现这种光影给建筑带来的神采。幕墙的反射还常常会产生非常有趣的变形,使反射的建筑物缺少真实性,拍摄时应使幕墙(即主体建筑)处在阴影中,而幕墙所反射的建筑处在受光面,这样会有明快的光影效果。
总之,要想拍出一幅自我感觉良好用户满意,对读者有吸引力的建筑摄影作品,掌握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善于发现与照片用途相适应、角度独特的拍摄主题;
2、学会寻找能反映主题特征的拍摄点和视角,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推敲构图,力求新颖;
3、努力寻找、等待、捕捉理想的光影效果,为画面增添艺术的感染力,把人们难以看到的精彩瞬间表现在照片上;
4、最后,准确的曝光,精确的调焦,并能对光圈、快门时间、调焦的内涵有深层次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技术保障,而配备透视调整相机或透视调整镜头,在需要时能对建筑摄影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校正,则是作品获得成功所必备的摄影器材,否则在取景构图时将会十分困难和被动。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