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鸟类图库 -> 黑头奇鹛
黑头奇鹛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交流Ⅱ群 日期:2020-02-09 19:46:05

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黑头奇鹛(Heterophasia melanoleuca):小型鸟类,体长20-24cm。前额、头顶一直到后颈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头侧和耳羽暗褐色。上体褐灰色,尾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端斑。飞羽褐色,外翈黑色。下体几纯白色,仅胸和体侧沾灰。多分布于缅甸、中国西部及中部、泰国北部和印度支那。


mmexport1581233331731.jpg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一直到后颈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颊、眼先、头侧和耳羽暗褐或黑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深灰或褐灰色,背部褐色较浓或微沾橄榄色。尾呈凸状、暗褐色或黑色具灰白色端斑。中央尾羽端斑深灰色,向外侧尾羽逐渐变为灰白色,而且灰白色端斑亦逐渐扩大,到最外一枚尾羽几全为灰白色;飞羽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羽缘亮蓝黑色,第三至第九枚初级飞羽内翈基部白色;翅上覆羽亮蓝黑色,内侧大覆羽深灰色,外侧羽缘黑色。下体颏、喉、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胸和两肋浅灰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沾灰。 虹膜褐色或淡蓝色,嘴黑色,脚暗褐或黑褐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五音节的鸣声,前三音节音调相同,后两音节调低。



mmexport1581233337407.jpg


生活习性

习性: 常单独、成对或成几只的小群在沟谷、溪流沿岸和山坡树林中上层枝叶间活动和觅食。频繁地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或攀缘在枝头,有时也下到林下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鸣声清脆、悦耳而富有变化,特别是在繁殖期间,常久鸣不息。


食性: 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蜂、蜻蜓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虫卵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范围

分布状况:亚种desgodinsi常见于中国中南部及南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区森林。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分布于四川北部平武、茂汶、东北部万源、东南部南川、南部屏山、雷波、美姑、西南部马边、甘洛、凉山、峨边、西部康定、中部都江堰、天全、宝兴、峨眉、雅安,贵州北部绥阳、西北部威宁、东北部江口、南部兴义、望谟、罗甸,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保山、增口、澜沧江与怒江间山脉、东北部盐津、永善、西部腾冲、盈江、龙陵、潞西、永平、大理、凤庆、镇康、永德、景东、西南部澜沧、双江、普洱、南部江城、绿春、东南部蒙自、马关、东部师宗、寻甸、中部昆明、新平和广西西北部。


世界分布: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


mmexport1581233340974.jpg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500m 的山地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冬季也栖息于海拔1000m 以下的沟谷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沟谷中大树顶端细的侧枝枝叶间,隐蔽甚好。巢呈杯状,主要由竹叶、草茎、草叶、根和苔藓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2-3枚,卵淡蓝色或白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20mm×15.5mm。


mmexport1581233345565.jpg


种群现状

黑顶奇鹛在中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


保护级别

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文中图片由  付子波老师拍摄,仅供分享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