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栗腹矶鸫为鹟科矶鸫属的鸟类,俗名栗色胸石鸫、栗胸矶鸫。上体蓝,尾、喉及下体余部鲜艳栗色。与红腹的蓝矶鸫亚种的区别在具黑色脸罩及额部为亮丽蓝色而带光泽。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以至东部、东达东南亚各国北部以及中国大陆。常见于小乔木树冠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形态特征
体大(24厘米)而雄雌异色的矶鸫。繁殖期雄鸟脸具黑色脸斑。上体蓝,尾、喉及下体余部鲜艳栗色。与红腹的蓝矶鸫亚种的区别在具黑色脸罩及额部为亮丽蓝色而带光泽。但头形似鸫且颈及肩部少闪光蓝色。雌鸟褐色,上体具近黑色的扇贝形斑纹,下体满布深褐及皮黄色扇贝形斑纹。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深色耳羽后具偏白的皮黄色月牙形斑,皮黄色的眼圈较宽。幼鸟具赭黄色点斑及褐色的扇贝形斑纹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西部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甚常见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湖北西部、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的中海拔地带。繁殖于海拔1000~3000米的森林,越冬在低海拔开阔而多岩的山坡林地。
常见单独或成对岀现于中海拔山地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及林缘,也见于公园、苗圃和果园、村落等有林地带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陡峻的悬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森林地带较常见秋冬季多下到海拔2000m以下至海拔1000m左右的疏林和林缘地带活动,有时甚至进入到村寨附近的果园和房前屋后的树上。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见集成小群。多停在乔木顶枝上,尾上下来回摆动,偶尔也将尾呈扇形散开。主要在地上觅食,也在空中捕食。繁殖期间常站在高树顶端长时的鸣叫。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软体动物、蜥蜴、蛙、水生昆虫和小鱼等其他动物。繁殖期5~7月,营巢于悬崖或岩石缝隙中,巢结构粗糙,主要由枯草、树枝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4枚,雌鸟负责孵卵
文中图片由 付子波老师拍摄,仅供分享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