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摄影网有责提示: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灰翅鸫(拉丁文学名:Turdus boulboul英文名称:Grey-winged Blackbird),1790由Latham命名。体型略大(28厘米)的鸫,虹膜为褐色;嘴为橘黄;脚为黯褐。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及缅甸。
形态特征
体型略大(28厘米)的鸫。雄鸟:似乌鸫,但宽阔的灰色翼纹与其余体羽成对比。腹部黑色具灰色鳞状纹,嘴比乌鸫的橘黄色多,眼圈黄色。雌鸟全橄榄褐色,翼上具浅红褐色斑。
虹膜-褐色;嘴-橘黄;脚-黯褐。
叫声:受惊时的叫声为chook, chook, chook的咯咯声似乌鸫,于巢区发出愤怒的churr声。叫声通常为一个优雅的单音接以清晰的四声下降音。圆润饱满似笛音,又似乌鸫。
生活习性
习性:部分的候鸟性。
于地面取食,静静地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分布情况
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及缅甸。一般生活于海拔1200-3000米的湿润而稠密的橡树和杜鹃等阔叶林以及冬季常出没于树林、灌丛和乡村的田园里。
指名亚种有记录于云南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越冬,亚种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mandarinus为留鸟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南等地,部分鸟在海南岛越冬。特有亚种yaoschanensis繁殖在广西瑶山。栖于海拔640~3000米的干燥灌丛或常绿山地森林,冬季下移。
文中图片由 付子波老师拍摄,仅供分享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