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旅摄园地 -> 郎木寺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郎木寺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20-10-03 14:20:01

图志

郎木寺,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军用地图上。因为这里是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枢纽,又是从青海去甘肃的要塞,古时就有“南番中心”之称。镇南属川北若尔盖县的辖区,川北名寺格尔底寺就坐落在这里。镇北则是甘南碌曲县的领地,有郎木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一镇分两省,不仅语言有差异,而且习俗也有区别,甚至连两省居民的住宅和寺院的建筑风格也大相径庭。


“金盆养鱼”是对郎木寺古镇地理环境的形象概括。东南面是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面是林木森森、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著名的有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玛山、扎布山、念青山。郎木寺便处在这山、丘合围的一片狭长的河谷地上。213国道若尔盖段便修建在始于唐朝的“茶马互市”的古道上。茶叶是藏族人生活的必需品,而良马又是中原所缺的,特别是战乱频繁时期,马匹消耗很大,这就要用茶叶与吐蕃的马匹互换。公元1047年,宋朝正式在四川设茶司,在甘南设马司,管理茶马贸易之事:“凡市马于四夷,率依茶易之。”


从纳摩大峡谷发源的白龙江,自源头流过约500米,即与支流桑溪河交汇,当地百姓习惯上以此河作为川、甘两省的界河。


郎木寺古镇的寺院不止一个。以前,两省各自的宗教势力在习惯上的界河两边分别修建了寺院和村寨。格尔底寺就是当地人称的四川寺院,另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西北寺院的“郎木赛赤寺院”是西藏哲蚌寺的一个子寺,也属格鲁派寺院。随着商贸的繁荣,清同治四年(1865年),甘肃和宁夏的回族商人经商到郎木寺,便在此地落户,后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渐成村落,于1943年在郎木寺修建了清真寺。于是,我们现在到郎木寺便会看到小镇上有两座佛教格鲁派寺院和两座分属伊斯兰教派中“格的木”派和“伊和瓦呢”派的清真寺。


传教士

据《临潭县志》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美国基督教神召会牧师克利必奴等,在临潭建立教堂并设置电台,广泛传教。”之后的1925年,两个美国传教士从甘肃临潭骑着马来到郎木寺。这两人是一对夫妻,即传教士詹姆士和他金发碧眼的夫人。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1957年才离开。他在这里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冬天,他穿上厚厚的藏袍,戴上狐皮帽,脚上穿着与当地人一样的皮袋子,然后骑上马去狩猎。他喜欢背着叉子和子弹袋,骑上高头大马在雪地里飞奔。夏天,他与牧民们一起耍坝子,畅饮青稞酒,跳锅庄,在开满各色野花的草原上打滚。似乎他的传教算不上成功,因为今天已经看不到除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之外其他宗教的痕迹。他的传教,如奔腾的白龙江一样,在岁月的流转中去了远方,留下的只是一个过程——曾经在这里走过。


十几年的经历,对于人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十几年与当地人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民族的生活。神奇的传说、秀美的山川以及豪放粗犷的民风,在他心中永远定格。他将耳闻目睹记之于笔下,最后,写成了一本英文书《Tibetlife》,在美国出版后,便有更多的西方人知道了青藏高原东缘的群山、草原、寺院和藏民族。


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托尼来到了这里,他循着他老师当年的足迹进行采访,就像詹姆斯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线》引来了稻城热一样,郎木寺正因为《Tibetlife》的影响,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郎木寺的三座寺院:

许多人都认为郎木寺就是寺院名,其实,这里有三座寺院。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格尔底寺的入口处,还有一座逊尼派的清真寺。蓝天白云下高高耸立的叫醒楼与浑圆的佛塔并立,显得十分壮观。与格尔底寺遥相对应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赛赤寺。他们的全名分别是安多达仓纳摩寺,即格尔底寺,郎木寺清真寺和安多达仓赛赤寺。


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逝去的人在赛赤寺院后的天葬台上等着神鹰将灵魂捎往天堂。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成了郎木寺的一切,汉藏回三个民族的居民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一方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稳的幸福日子。


四川一侧的格尔底寺地势比较开阔,成群的牛羊在寺院旁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寺院的喇嘛在大殿里庄严地诵经。进格尔底寺,可以见到雄伟瑰丽的四个大殿,闻思院,也是主殿即大雄宝殿所在,医学院、时轮殿和护法殿,木瓦木楼的僧舍建于其中,随山势层层叠叠,喇嘛们的红僧衣时隐时现。大雄宝殿旁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法体,这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但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


与格尔底寺遥遥相望的是在甘肃境内的赛赤寺。过小桥,随着缓坡,漫游赛赤寺,最后爬上赛赤寺的高处,远望郎木寺乡和纳摩峡谷宛若仙境。赛赤寺的赛赤在藏语里是法台的意思(法台相当于寺庙的主持),由于创建者曾是拉萨甘丹寺的法台而得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一般对担任甘丹寺主持者尊称为“甘丹赛赤”。


郎木寺最热闹的是正月,届时将举行默朗大法会,即通常大众所说的传昭法会。寺院的喇嘛纷纷出动,带上面具跳神、演藏戏,还要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



国际化

郎木寺不仅仅是一个古镇的名字,也是一座寺院的名字。其实,郎木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因纳摩峡谷口的石崖上有一天然溶洞,洞内的岩壁上有一酷似美女的天然浮雕像而得名。


郎木寺四面群山环绕,林木茂密,风景十分优美,有“东方瑞士”的美誉。它建于1748年,由格鲁派高僧———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萨木察坚赞僧格创建。它的规模和名气虽没有拉卜楞寺那么大,但主持的声望却出奇的大,据说在藏区活佛中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坐落在山坳里的郎木寺镇,寺庙屋脊上的法轮、金鹿在阳光的辉映下金碧辉煌、熠熠闪烁,僧俗民众宁静悠然,一派佛界风光。


走进郎木寺古镇,不仅处处透出几分神圣和神秘,也显露出些许的休闲和随意。高原的太阳总是那么灿烂,阳光夹杂着从寺院传出的浓浓的烟味,在整个小镇弥漫;通往寺院的弯曲小路上,磕长头的草原牧民一步一拜,艰难行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背着背包,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着高原小镇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郎木寺虽然是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却也是个“国际化”的小镇。镇上的3000多居民,以藏族牧民为主,还杂居着一些汉族和回族居民。实际上分属两个镇,这边是甘肃的郎木寺镇,而另外一边是四川的红星回族乡,属于诺尔盖县。所以回族居民不少。而游客来自四面八方,经营者也来自天南地北。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等国的游客随处可见,甚至还经常会碰上以色列的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


推荐景点:甘肃的赛赤寺院要是要参观的,四川的格尔底寺也是必看的;仙女洞、白龙江源头、以及大峡谷是要去看看;四川这里的插箭台可以爬上去看看郎木寺全景;边上的天葬台也是一定要去看看的;有空的话,强烈推荐去若尔盖的降扎温泉泡澡,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舒服。



瞻佛节

瞻佛,藏语称为“贵格先”,字面意思为“展示丝绸佛像”,我们平时俗称“晒佛”。瞻佛的目的,是将佛的伟大形象展示于人间,让僧俗信众通过心灵去感受,由此而顶礼膜拜,赞叹供养,祈愿佛法长住。


每年正月十三日是郎木寺举行瞻佛的日子。 上午大约九时,瞻佛仪式正式开始,宽大的瞻佛台上缀帖得光滑整齐的石板闪着亮光,在作为挂轴的瞻佛墙上卷简佛像徐徐展开,一队僧人在瞻墙顶端紧攥幅边,一队僧人在下面接展,左右两边又是两队僧人,四方合力小心翼翼地将一幅大约十丈宽大约三十六丈的佛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刻,僧俗一片静穆,默念经文,祈求幸福吉祥……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