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站内搜索 查询
首页 -> 摄影资讯 -> 花瑶古寨民风民俗
花瑶古寨民风民俗 来源:国际旅游摄影网 日期:2020-08-27 15:39:34


挑花技艺

★神秘花瑶――因挑花而得名的绚丽民族 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瑶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汉代以前瑶族挑花就已兴起了。挑花的重要,从人文意义上讲,对于在没有文字的花瑶人中,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花瑶女性通常在统裙、腿绑、裤脚、腰带、衣袖、马褂、头巾、背带、围裙等上面挑花。每一件挑花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花纹图样广涉而纷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等等。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一般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花瑶女性挑花(瑶语称“拥杯”)不用模具,全凭一双慧眼和一双巧手,见到什么就绣什么,想到什么就挑什么,根据粗纱土布的大小来固定图案的位置,然后运用各色的纱线、丝线、毛线挑刺出各种绚丽多姿的图案,无须设计、打稿、描图和放样,按照自己早已孕定好的腹稿飞针走线。


最早出现的挑花题材是花草树木:打子花、岩石花(瑶语称“杯干约”)、花簇(瑶语称“杯干托”)等;而动物是花瑶挑花内容出现频率最高的:如“双龙抢宝”、“双狮滚球”、“双蛇比势”、“雄鸡斗志”、“双鹅报喜”、“百鸟朝阳”、“鲤鱼跳龙门”……种类繁杂、形态丰富,件件构图新颖浪漫,帧帧造型古拙粗犷。因受汉文化的熏陶,花瑶女性把挑花题材猎向古老传说:“哪吒闹海”、“美猴王出世”等成为挑花艺术旷世杰作。


花瑶挑花不但讲求实用,而且更追求色调装饰美观。“远看色彩近看花”,她们喜欢用强烈的刺激色彩,鲜红色的头饰笠(瑶语称“派特典”)和头巾(瑶语称“笑童”),深蓝色的上衣(夏装为雪白色),五彩缤纷的腰带(瑶语称“特档”),灰白色的统花裙(瑶语称“顿”)前沿以两叶红艳艳的裙边(瑶语称“祻补”)接连映衬,墨色的的绑腿(瑶语称“扣烘”),使整个服饰形成黑白相间、冷暖协调、鲜艳夺目,令人感觉到花瑶女子把所有的色彩匀称地打扮在自己身上。若头饰笠和统裙以灰白色为主,色彩暗淡,那是守孝穿戴的服饰。花瑶挑花用普通手工缝补针线,用单一的白线或五彩丝、毛线在靛蓝色或白色的粗纱土布上一针一针地挑。一条成年女子穿的统裙大概要飞针走线二十五万多针,陆陆续续需挑刺六个多月,称为花瑶人粗纱土布上的“长城”。对于一个花瑶女子的价值和才华的判断,挑花手艺是最为重要的。花瑶女性从小就受到挑花技艺的熏染,六、七岁就开始学挑花,一直挑到人老眼花,而不会挑花的笨女子是找不到好婆家的。挑花服饰还是花瑶姑娘们的传统嫁妆,她们出嫁时有十几条统裙、腰带、腿绑……那些挑花嫁妆足可以挂满个小型展览馆。


花瑶挑花所用面料为涤纶面料,经向普通的涤纶纱,纬向加捻,有全弹半弹之分,如果用长丝加捻的为长丝花瑶,顺捻的为单喷花瑶。1S*1Z或2S*2Z的为双喷花瑶,看上去有浅浅横条平纹组织,一般经细纬粗。 花瑶女子还有一绝活――编织花纹彩带(瑶语称“踏特典”)。在竹板上烧烤17个小洞,上面9个,下边8个与上孔斜交叉,分别用17根五彩毛线穿过小孔,拴在腰和大脚指间,17根彩线上拴一套提闩,然后弹动提闩、用双线左右穿梭自由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彩带,长度可达数十米。把花纹彩带(瑶语称“特典”)缝合在竹笠筐上,色彩鲜艳的头饰笠就做成了。


瑶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瑶山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女性无限的灵感,挑花技艺深深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宾客。


古树奇观

★神秘瑶乡之古树奇观  无论什么季节,踏上瑶乡这片土地,首先扑入眼帘令人情有独钟的是就是独守或丛生山冈和腹地的古树。


瑶乡的参天古树是花瑶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千百年以来,花瑶人祖祖辈辈继承着“砍树宁肯砍人”的护树传统,使这片土地上的树木经历千百年风霜雨雪依然沐浴着今日的阳光雨露,形成了瑶乡独特的奇观。


在瑶乡,有古树的地方就有人家,寨不离树,树不离寨,树是花瑶人和古寨的保护神。花瑶人如此爱树、护树,传说有几种原因: 一是风水坟山说,花瑶人的祖坟一般按姓氏集中葬在一块风水宝地上,从此这里就不能动土,让草木茁壮成长,长成茂密的坟山森林,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立下恶咒:若惊动了这里的一根毫毛,地下的灵魂则不得安安,于是凡人也不得安宁。所以,坟山森林的树木不许砍伐,也无人敢去砍伐,至今留下了山冈上的参天古林。


二是风水水口说,花瑶山寨一般坐落在山脉拱手的腹地里,寨子前方山峦相接水流出去的地方叫水口,是寨子兴旺发达的风水前门,这里必须让古树来把守水口,传说可以从水口古树的枯荣上来预兆寨子里的吉凶:若水口里最大的古树枯死了,这个寨子里的大人物可能也要跟着离去了。谁也不敢去碰水口里的古树,免得招患迷信中的“五方山煞”。当然,花瑶人决不让人去碰这些神树,至今留下了腹地里的茂密古林。

在花瑶人心中,上了年纪的树就拥有了灵气,再动他不得了。若谁家的宝贝生来八字太大,不听父母带养,或命根中充斥父母,认寄父又无人敢接受,最好的办法是寄给古树,认古树为寄父,逢年过节就去拜祭,同样可以消灾解难,化凶为吉。凡披有红布,底下留有瓷碗小杯和烧香痕迹的古树,就证明它的人类寄子寄孙很多了。


花瑶人在封建历史长河里是一个受排挤和驱逐的民族,在民族迁徙中,他们深入密林,借茂密古林来躲过刀光剑影的追杀,日子久了,视树为保护神,顶礼膜拜,呵护树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


走进神秘的瑶乡古林,有感触,有喜悦,有忧伤,还有心惊胆战,彷佛自己也是一个膜拜古树的虔诚信徒。


走进花瑶古寨崇木凼,一块光绪九年腊月二十八日立的“永远蓄禁”石碑伫立在古树林山脚,是至今保存完好的瑶乡最早的封山育林禁碑。虽然碑文字迹风化,内容模糊难以辨认,但主题“永远蓄禁”和立碑的时间还清晰可鉴。从禁碑的主题“永远蓄禁”可以看出花瑶人当时封山育林的决心,守护绿色家园的意识相当强烈。


瑶乡的古树属常绿、落叶、高矮杂生,以水青冈和白栎为最多,铺天盖地,四季不乏单调,且不同季节的景象各具特色,让人一年四季看不烦,看不累。


步入瑶乡古树林,也就走进了没完没了的传说林和故事林。花瑶人根据树冠、树枝、树根和树干的形态,以及树与树之间的组合、树与周围环境的烘衬等来命名:什么“夫妻不离”、“千年富翁”、“天罗地网”、“银蛇拱地”、“天女散花”、“醉卧塔尖”……


在崇木凼古树林里,两棵来自不同纲目的古树同蔸而生,亦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粗壮的古树是老公,旁边纤细的那棵是老婆,树干的高度达数丈时彼此猛地拥抱过来,紧紧依偎在一块,化为一体,从此处向四面八方抽枝长叶,让游人想象到“钟爱一生,儿孙满堂”,故名“夫妻不离”。


“千年富翁”也居住在崇木凼,据科研人员初步鉴定,此树年龄在一千五百年以上,属瑶山千年树王,瑶语称它为“杂笔朵”,属水青冈,当地汉语叫它“三蔓子”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杂笔朵”的果子是花瑶人每年奉供给皇上的贡品,炭烤此果香脆可人,食用能延年益寿,价值一升果子兑换一升金瓜子,祖祖辈辈称它为“富翁树”。


“天罗地网”位于崇木凼古寨吊脚楼的背面,现称之为“对歌林”,是花瑶对唱山歌的最好场所,这里古木遮天蔽日,粗大的树干群围桩在石山斜坡上,裸露的根系纵横交错,似群龙嬉戏,似银蛇拱地,根浪一层叠起一层,推向远方。进了花瑶对歌林,不唱山歌是跑不出来的,唱不赢也是跑不掉的,上天枝叶拦住,入地根网挡着,四周是不讲情面的古树和热情的花瑶小伙与姑娘,一旦钻入他(她)们的怀抱:就罚你――抛你很高,捉住你四肢仰天荡秋千;也奖你――无数个屁股重蹾在你的双腿上,让你忍痛享受花瑶人待客的最高礼仪――蹾屁股。如此“天罗地网”,谁都想进去,谁都不想逃跑。


“天女散花”是很难碰上的。如果赶上公历三月初的时间,就到庙山寨子来守候“天女散花”。一棵高达几十米古拙苍劲、盘根伏地、需四、五人牵手才能合围住的千年古树挺立在寨子前方。每逢早春三月,枝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绽放出一簇簇形状如喇叭、长约两寸的洁白花朵来,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人们称它为“白花树”。这种花很特别,好像一夜就花开,很快就花谢,纷纷扬扬落花的情景非常好看,外地来观光的文艺人称之为“天女散花”。当地瑶家村民可以从“天女散花”的多少、散花时间的长短、散花覆盖的面积来断定当年的年成,据说还准确得很哩! 在人们心中,“天女散花”是大自然为预兆当年年成所做的最灵验的一场法事。


在瑶乡第一仙峰香炉山寺的顶角,从山脚仰望,一座盖帽的大石头极似宝塔顶盖,远远望去,一个醉汉倚塔卧尖,形象惟妙惟肖。走近一看,这也是一棵千年古松,苍老得挺不起腰身,横卧在大石头上,人们也称之为“夫妻树”。遗憾的是这对“千年夫妻”已阴阳相隔了,在解放前,“老婆”老死了,现已尸骨全无,从此,“老公”整天借酒浇愁,过着“酒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的懵懂生活,误把塔尖当成自己的床铺,多危险呀!


瑶乡的古树千姿百态,故事和传说永远讲不完。


回眸瑶乡古树林,还有一派景象令人震撼,老死的古树依旧站着,倒下去的古树仍然躺着。这些已经失去生命力的姿态给你很多遐想:“仰天长啸”、“猛龙过江”、“贵妃醉酒”……这种残缺、失去生命力的美感更加振奋人心。


把花瑶文化写成一本书,瑶乡古树是每个章节里最重要的一行和字眼,让人永远爱不释手。


奇石崖壁

★奇石“崖壁壁” 除了对于古树的景仰,花瑶山民还有着独特的山石崇拜。在瑶山寨子的房前屋后、溪边路旁,甚或田土中央,每每突地冒出一方高约数丈的奇异巨石,有如雄狮怒吼,有似天狗吠日,有像金刚把门,有的又像一尊圆墩墩腹便便的笑佛。还有那玉兔下凡、老鹰孵蛋、情人相会、神山嗮谷……一个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这石,万千年来就如此平和安详地矗立在瑶山,不伪不朽、不浮不躁。任凭风雨和世事的蹂躏与嘲讽,它亦不语不惊,浑身透射处无比的厚重、大气和坚忍。花瑶山民深信,是这无数的石神,长年为他们镇守着寨子护佑着家门。“是不能言溪声伴,笑傲苍穹品自高。”那一方方沉稳厚实、称架四方的巨石委实就是不屈不憨厚倔强的花瑶山民性格和气质的典型写照了。深入竹林,遍访奇石,就有迷路的风险了。看那一方方离奇古怪的巨石,是山?是塔?是楼?是天桥?嗨,说是也是,似是而非。往往围着偌大一尊奇石转来转去、爬上爬下、左瞧右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变油然而生,这一圫一圫自然天成的家伙,实乃鬼斧神工。 一出石壁,山民叫它“崖壁壁”,斜倚着山巅直插天际,高约400多米,宽过一公里,宛若一幕摩天而下、气势恢宏的瀑布,巍峨而大气,摄人心魄。不是悬崖,妙过悬崖。据权威专家认定,这等石壁算是国内旅游资源中的一绝。


怪诞婚俗

花瑶山寨,少与外界往来,至今仍然承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婚俗。花瑶的婚俗十分特别。特别处之一是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一些能言善道、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打不开的油纸伞。特别处之二是宾客不太在意和理会新郎与新娘。新郎只管帮着做家务事,或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的队伍中。特别处之三是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挨过寨子里欢腾、喧闹的夜晚。从提亲到订婚,要历经一连串古老、怪诞而繁缛的礼仪。其中最撩人的,当数婚俗活动中的“打泥巴”、“炒茅壳里”和“蹾屁股”等圣洁而疯狂的三步曲,气氛热烈而粗犷。


古朴葬俗

★花瑶古朴的葬俗 山寨里有人老去了,无论家境贫富,其葬礼都被显古朴热烈而隆重。待为已逝老人洗浴穿好寿衣入棺后,家人变得拜请一位法力高强的“巴梅”(瑶山的巫师)前来“送卯”——花瑶古老的丧葬法事(汉人称其为“钉铜”)。送卯要在逝者房内的一个墙角施行。巴梅的法事,是要借助师祖及神灵的法力,四处寻找逝者走散的灵魂。找到后要将其附在自己身上带回,并劝说其不要在外面游荡,而应尽快尽快返回。不时又模仿逝者生前的口气,向亲人述说他的一生,并为后人“颁巩斜”(赐福)……活灵活现,令人咋舌。次日送葬,途中十分在意要有儿女“哭丧”,俗话说:“生个儿子来接后,养个女儿撞棺材。”,哭的人越多、越伤心就越好、越热闹,逝者才算有福气。下葬时乡邻往墓穴里烧纸钱,燃鞭炮,亲人们都要解下戴在头上的白孝布往棺木上抛甩三下,以示告别,再将白布盘在头上。待棺木落穴,亲人们一齐深情跪拜,然后须经原路返回。这样,逝者方算“入土为安”。瑶山很少有父母合葬的,生怕二老在阴间只顾了卿卿我我说说笑笑而误了顾看在世的后人。


神秘大圫

瑶乡最具特色的古寨子 大圫,说是建在好大一圫石头上的花瑶寨子。“飞瀑流泉直挂云天,清幽野趣气象万千”。古老的村寨,摩天的崖壁,奇异的巨石,秀美的溪河,原始次生林中的古树群体,加上新近揭秘的神奇大峡谷和充满野性的大瀑布,及串串状若仙湖的深水潭,构成了花瑶山寨大圫美丽自然的绝佳生态环境。关于那个神秘的大峡谷,它属于大圫管辖,全程约17.8公里,起源于青山坳村,经四角田、大托、周朋、白水洞四村地段,延伸至淑浦九溪江乡。源头四角田段风景秀丽,河水清悠,一眼见底,流水环绕山谷形成无数个S型。峡谷两岸全是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流水形成了一个连一个的瀑布群体,其中高15米以上的瀑布60余处,深潭80余个。


2002年7月由北大教授、著名诗人、学者彭浩荡、民俗摄影家刘启后、著名诗人匡国泰、电视制作人刘念铎等文人学者组成的队伍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采风写真时,发现了幽深险峻的瑶山大峡谷。彭浩荡说:“张家界有山无水,黄果树有水无山,九寨沟有山有水,但怎能比得上瑶山风光,瑶山不仅有山、有水,还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算得上是一片神奇的风水宝地”。


撩人山歌

花瑶是个能歌善饮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男女老少都把唱山歌当做最快乐最开心的事情。上山挖土、砍柴、下田插秧、割禾,总曲不离口。他们不用书本,随编随唱,出口成章,人人都能唱上好几个时辰。一俟寨子里有人结婚,或生孩子之类的大喜日子,男男女女都会赶来道贺,更是心痒痒的都打算亮亮嗓子唱上几曲。花瑶山民不象苗族那样赶坡对歌,而更喜欢在黑黝黝而光线朦胧的古老木屋里,矮脚板凳围着火塘或篝火而坐,往往也是男女各都挤坐一方。花瑶山民将这种山歌对唱称为“唱讪”。内容大多为情歌,有民间传唱的也有随机应变即兴创作的。他们往往将爱恋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悄然融汇进了极富形象思维的以歌当说的话语里。


[ 责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网 ]
最新评论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团队荣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国际旅游摄影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10-53682893 邮箱:gjlysy@163.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站前路11号A112室   邮编:102206
本网站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